茶语者丨钟爱一事的人,都甘愿为爱低到尘埃里

最近从图书馆借阅了一本书——《茶语者》。看书的初衷一则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史,二则正好在写一篇“茶圣”陆羽相关的文章,可以从中吸收一些知识。

对于不专茶事的人来说,整本书的内容其实是比较深入的,这也必然会导致一种枯燥感。借阅的书终是要归还的,不过之所以特别想为它写上几句读后感,主因是其中所讲述的两位茶人——八世纪中国唐代“茶圣”陆羽和十六世纪日本幕府时代“茶头”千利休的故事所感动。

这两位茶人的故事,作者似乎特别着重地讲述了他们事茶的生平。或者说,他们真正做到了为茶而生。

孤儿陆羽执迷于研究“南方嘉木”——茶,写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却拒绝了“太常寺太祝”这一极高的功名邀请,最终长眠茶山。

千利休始终遵循内心对茶和茶道的理解,他像狂涛骇浪里的一叶扁舟,对抗当时的主流风格,直至古稀之年,杀身成仁,成为世界茶道史上第一个为信仰献身的人。

陆羽、千利休,他们的名字就像茶史中两座难以逾越的“圣山”,即便是不懂茶之人,也至少对他们的名字心生敬仰。

这或许就是一种源自生命本质的魅力。


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他们的生平其实是不了解的,这本书的作者将他们事茶的故事提炼又提升,在某一时刻,正好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生命终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或许就给出了答案。

那些真正钟爱一件事的人,是甘愿为爱而低到尘埃里的。

我们喜欢把尘埃形容成很低的底线,不愿去屈就,或许是因为我们从来未曾有一件事,能够占据比生命更重要的位置。

低到尘埃里,并非真的低,而是放手、是漠视,毕竟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不负此心更重要!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对人生,我有两种对待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上的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陆羽和千利休已经将“茶”活到了血液里,我想他们的人生早已干净利落。但我们不是,我们终究活在当下岁月里。不过我始终相信,那些甘愿为爱低到尘埃里的人,一定能够更自然地做到两种活法之间的自如切换,或者说,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那里还没有尘埃。



文丨孔小乐

原创版权,仅供参考,感谢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感慨一下,个人想法,如果共鸣,可多交流,如果不喜,可点击关闭。 当今社会,我们所有人都在感叹:...
    Yoyo月丫弯弯阅读 6,793评论 8 16
  • 万科想要的这个结果也很简单,希望法院能够判宝能的增持为能够是无效行为。 一开始我也很纳闷,这个增持判为无效来有什么...
    388bbd5ac30c阅读 318评论 0 0
  • 那些悲伤过的风景 流逝的画面 瞬间倒退不见 留我孤独在这老旧相框中 消逝的年华 无奈的叹婉 脑海中的印记 在残淡的...
    麦浪行者阅读 16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