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非暴力沟通观察
观察 :昨天早上我听见妈妈对梦梦说:“梦梦,筷子放进书包了吗?把筷子放进书包。” “梦梦,你书包捡好了吗?“ ”梦梦,把书包捡好,听见了吗?”,"梦梦,把书包捡好,听见了吗?” ......
我的感受:内心混乱,很烦躁。
我的需求:能有一个安静美好的早晨;妈妈能相信我和梦梦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早晨事务。
体察妈妈的感受: 看见孙女、媳妇未按自己预想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有些焦虑、着急。
体察妈妈的需求: 事情能按时完成;对于自己的提醒、催促,能得到孙女、媳妇的及时反馈和尊重。
我的请求 : 询问妈妈后,把妈妈可能担心、催促的事务记录了下来。
二、运用GROW和黄金思维圈模型找解决方案(GROW模型摘自永澄老师公众号, 黄金思维圈模型摘自成甲《好好学习》)
(一)GROW
• Goal:目标
• Reality:现状
• Options:方案、路径、策略
• Will:下一步行动
( 二)黄金思维圈
Why : 目的、理念
How : 方法、措施
What : 现象、成果
看到这个现状,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个场景会每天反复地出现?为什么我直到今天才想到要采取措施?为什么妈妈一焦虑一着急就反复提醒、催促,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吃惊地发现:我和妈妈在这件事情上,有个共性,竟然都是问题导向的!我比较能忍,忍到忍无可忍了,就爆发了。我向家人传递了我很烦的信号。而妈妈则把她的焦虑、着急通过提醒、催促发泄出来。目的都是想改变外在对自己的影响!
而当我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体察了自己和妈妈的感受、需要后,我发现,一旦我跳出情绪的干扰,客观地去看待事件,我就能看到这里出现个成长的目标:就是我相信我和女儿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早晨事务,我会让妈妈看见并相信这点。
换句话说,我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我想请妈妈稍安勿躁,允许梦梦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处理好自己的事务。哪怕是试错!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看得够远,孩子才能在我们的目送下,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目标清楚了。接下来就是采取什么方法、措施。
昨晚下班回家后,我把早上手写的清单拿给女儿看了(里面有捡书包,戴红领巾中队长标志,头天晚上拿筷子出来洗,早上把筷子放进书包里等事项)。我问她,怎么做,才能无须奶奶提醒催促,就自动完成早晨事务呢?这项目标的意义何在?(让家长省心;节约早上时间;提升自己自理生活能力。)由此,我们确定了周目标,女儿决定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把水杯、筷子洗净;筷子直接擦干进书包。避免第二天早上遗忘。每完成一天,清单上打个勾。周目标完成后,可以下单买小猫玩具,先放在我办公室。等到六一节时,我再把小猫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