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论

林蕾 宜昌 焦点中级七期 坚持分享第234天

德.沙泽尔说:奇迹问句后,来访者就变了一个人。

他的这句话借用了建构主义的哲学观:现实是被发明而非被发现的;这意味着转变原有的客观主义观点。

这个观点与精神健康诊断观点完全相反。如今。很多医学心理学研究已经开始尝试去定义人们经受折磨的“条件”。这是基于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存在一种客观的“现实”(例如,存在一种叫做“抑郁”的现实),可以被定义和治疗。然而,令后结构主义的实践者,例如焦点解决的工作者们感到担心的是,谈论抑郁会让抑郁更加具体化。随后这个抑郁就成为了既定的现实,就好像来访者的性别、肤色一样确定。

盖尔.米勒认为,人们的谈论使自身陷入问题之中,而治疗就是通过“谈话把来访者带出来的过程”。

并不是说我们不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问题非常实际并且常常会带来痛苦。然而,这些现实是建构出来的;问题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客观地“在那里”,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协商现实。

正如刘老师昨天在焦点初级10期课堂上讲到的“李萍的故事”。

在这一个案例中,几乎每一句描述里都能找到正向。看似负向、糟糕的事件中都能有正向的一面,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是正向的期待。我们经常用“难得”去看周围的人和事,用“虽然(负向)、但是(正向)的句式去描述我们看到的现实,不太关注“虽然”的部分,强化“但是”的部分。

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真正接纳当事人,并给当事人希望感、力量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红丽 焦点网络初七 坚持分享第52天 一:对压力与情绪的产生与化解的诠释脉络 1.压力与情绪的产生 从社会建构论...
    丽日晴空阅读 2,271评论 0 0
  • 追着葛根老师和曾老师从南京到北京,四天一共四场讲座合起来也算是一个工作坊了。在这四天中,我受到的震撼和挑战是很难用...
    李鸥的简书阅读 4,017评论 0 0
  • 故乡的酒窝文/一树繁花 用尽一瓶水的深度依旧 唤不醒你的笑靥你低垂的绿叶多像远嫁的姑娘形消骨立的思念? 用尽...
    一树繁花_649d阅读 1,534评论 1 2
  •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守望先锋周年庆典有奖征文”,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如果说,追逐着希望的人,一直都是受人们所...
    空山为岚阅读 3,122评论 1 2
  • 今天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孩子给我纠正了好几处,错误的地方,读书能让孩子主意力集中。 听易经早课收获 1.人生不如...
    倪梓睿阅读 1,7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