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红楼梦,是从郑渊洁老师的儿童版《红楼梦》开始的,虽没有看明白,但我弄清楚了红楼梦里大家族那庞杂的人物关系,为我以后看大部头的红楼梦打下了基础。可惜这本书不知道遗落到何处了。
后来又看原版的红楼梦,为里面的每个人物的命运唏嘘不已。再结合83年的电视剧版经典《红楼梦》,很多美好的画面都深深刻在了脑海里,至今都能想起宝玉和黛玉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他们静静地读,花瓣悄悄地落,黛玉宝玉脸上如痴如醉的神情,岁月静好,时光不老。刘姥姥逛大观园,那满眼的惊奇和赞叹,她用她的傻笨逗笑了一众的太太小姐,那是一次贫穷与富贵鲜明的对比,当初读来,却只觉好玩。好多好多画面,如今想来,依旧鲜活。
最近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又一次重温了红楼梦,跟着蒋勋老师,去重新感悟。红楼梦作者对人性的了解,对人的悲悯,对人的宽容,对世俗的反叛。在他眼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因果大道,不是我们在当下就能看到和领悟的。这就是所谓的延迟判断吧。请不要当下立即就下判词,那其实不一定是真相。
说到宝玉不爱读书,不爱读考试的书,他觉得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那是他对当时体制的一次控诉。当宝玉最终还是听从父母安排,去考取功名以后,他觉得他在人世间欠父母的恩情已经还了,他要离开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极度不平静的。这多像我们呀,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们以为这就是他们该过的人生,却没想过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人生?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就是来这人世间走一遭,各自修炼各自的功课,各自为各自的人生负责吗?
也许红楼梦原本就是梦一场,却也是我们人世间最真实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