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和发展
1. 起源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扆fǔ yǐ”。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高八尺,裱绛帛,上绣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象征帝王权力。此外,周天子在冬至祭时,背后“设皇邸”,需“以凤皇羽饰之”,也是指经过一番装饰后的屏风。后世的屏风与最开始的斧扆,可谓一脉相承。
2. 发展
7世纪左右传入日韩,发展出了有各自文化历史特色的屏风。
17世纪左右开始通过贸易传入欧洲,恰好迎合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风艺术的狂热。
二、分类和场景
按形制划分,屏风有插屏(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挂屏、炕屏、桌屏(亦称砚屏)。
1、座屏。座屏也称“八达马”屏风,即带“八”字形底座的屏风。座屏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品,是有底座而不能折叠的屏风。其多由单数组成,最少三扇,最多九扇,通常正中一扇较高,其余依次向两边递减。形体有大有小,差异很大。大者高3米有余,小者只有20厘米。大者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插屏的高度。小插屏主要陈设在桌案上,用于观赏。
2、挂屏。挂屏指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目前它已完全脱离实用家具范畴,成为纯装饰性的品类。其中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
3、曲屏。曲屏是一种可折叠的屏风,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由双数组成,最少两扇或四扇,最多可达数十扇。每扇屏风之间用锦交叉连接,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屏风可以向两个方向折叠360度,因此使用时比较灵活,多用于临时性陈设。
三、日本古董屏风
【背景】
日本画可大分为「大和绘」和「汉画」。像「源氏物语绘卷」这样的绘卷,以类似于平安绘卷这样的样式画出来的属于大和绘。镰仓时代,通过僧侣传到日本来的水墨画被称为汉画。
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画派,主要分为三个,狩野派,土佐派,琳派。其中狩野派是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画派。
*狩野派VS琳派
同样是绚丽豪华的屏风绘,两种风格可比较的点很多。比如同样的金屏风,狩野派中金地是为彰显权力者权威主题而服务的,而琳派由于其不拘一格的设计与简洁的构图,反而强调突出金地背景的奢华。
1、狩野派-由血缘传承的幕府御用画师集团
①背景:狩野派作为幕府的御用画师,从室町时代到幕末一直持续存在了近400年。从狩野正信本家开始,由血缘关系连接,一直传承。
②发展:
<室町时代>室町幕府的御用绘师狩野正信是狩野派的开山鼻祖。狩野正信在汉画中融入了大和绘,创造出了武家喜爱的简明浅显的风格画作。
现存的狩野正信的作品是一幅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周茂叔愛莲图」。这幅作品,奠定了以后狩野派的方向。
狩野正信的长子狩野元信,创造了新的绘画风格并经营工房,为今后狩野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狩野元信的作品以汉画系的水墨画为基础,融入大和绘系的土佐派画派风格,确定了适合书院建筑装饰的屏风风格。
不仅如此,狩野元信还创造了绘画中的「真体・行体・草体」的画体概念,也被称为近世屏风画的鼻祖。代表作是四季花鸟图,禅宗祖师图等。
<安土桃山时代>狩野元信的孩子中,狩野直信,其道名狩野松荣广为人知。狩野松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涅槃図」(大徳寺所蔵),而狩野松荣也是狩野家中朴素的代表。
说到桃山时代,狩野家的日本画代表人物还有狩野正信的孙子:狩野永德。狩野永德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重用下,制作出了修建城堡的华丽的屏风画,此画拥有夺画而出之势。狩野永德的代表作有国宝・聚光院屏风画,洛中洛外图等。
<江户时代>狩野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是德川幕府的御用绘师,狩野探幽组成了当时最大画派,此时狩野派在画坛中的地位便不可动摇。他以狩野永德建立的的战国武将喜欢的绚烂,豪壮的桃山风格画为基础,有效利用余白,使画轻松灵便的表现出其诗情,创造出了独特的美学世界。
③特点:由本家开始以各家的地位排序,而各位画师负责的内容也由这个顺序决定。门下画师代代都会严格按照流传下来的样本去画。在江户时代,狩野一家绘制了大量的皇居和幕府城的障壁画,都是以集体作业得以完成。所以狩野派画师是不主张画师有自己的个性,需要风格统一。这样重视传统,注重奢华的作品多数都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现在的国宝。但狩野派自身却因为幕府被推翻而失去庇护,消失了。
④画风:将汉画和大和绘融合,以融合的风格来确定了画坛一流画派的画风。狩野派都是以水墨画为基础,然后着色,以金箔装点绘制得到的绘画。狩野派所画大多属唐物,其豪壮的风格深受武家喜爱。融合大和绘之后,其绘画更能将勇壮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得到战国武将丰臣秀吉的高度评价,大力赞赏,成为了当权者的宠儿。
⑤代表画家及作品:狩野正信之子狩野元信、正信之孙狩野永德、以障壁画见长的永德之孙狩野探幽。
・狩野永德「桧图」1590年,四曲一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狩野秀赖「观枫图」16世纪中,六曲一隻,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狩野长信「花下游乐图」17世纪初,六曲一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久隅守景「纳凉图」17世纪末,二曲一隻,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琳派-远离权力的高雅画师
①背景:琳派从一开始的本阿弥光悦和俵屋宗达,再到后来的为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相互之间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不仅如此,宗达(17世纪前叶)、光琳(1658-1716年)、抱一(1761-1829年)三人的生卒年代都没有重叠,他们所共通的只有想成为不为特定的权力阶层效力的职业画师这一理想,和像光琳临摹宗达作品一样学习前人画风的自我学习的方式。在前人的绘画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风格,开创出独特大胆的构图和绘画方法。
②特点:琳派画师的画作并未在大名中流传而多被富商购买,所以能不被传统所束缚自由的绘画。甚至在他们的画作中不局限于绘画手法,染色等工艺品的技法也被应用在绘画中。「琳派」的名称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进入20世纪后,取光琳的「琳」字将由桃山时代(1568-1603年)到近代相同画风的画师们称为「琳派」。
以大和绘的传统为基础,具有丰富的装饰性、设计性、以绘画为中心统括书籍和工艺的综合性。且琳派并不以家族传承,这也是其一大特点。在同样的主题,图样,独特的技法中,琳派会有意识的进行选择和沿袭来保持流派的身份,另一方面,通过加上绘师的发现和解释进行重构,创造了不仅仅是复制和外延的新艺术。琳派画师活用市井生活中普通民众对美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创新,再加上简洁留白的设计布局,体现的是一种革新与进步,各画师自成一体,并无传承教授。
③代表画师及代表作
・俵屋宗达「源氏物语関屋澪标图」1631年,六曲一双,静嘉堂文库藏
・尾形光琳「红白梅图」18世纪,二曲一双,MOA美术馆藏
・酒井抱一「秋草鹑图」19世纪,六曲一双,山种美术馆藏
・铃木其一「群鹤图」19世纪、二曲一双、エツコ&ジョー・プライスコレクション
3、土佐派
①背景:土佐是家族的名称,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源于鼻祖藤原行光的孙子土佐行广。
②发展:土佐派形成于14世纪,由土佐家族世袭,并以宫廷画院的地位进行创作,几经起伏,一直活跃至19世纪。在室町时代的200年间,藤原家一直继承着朝廷的绘所。以传统和权势为豪。特别是土佐光信时代,因与宫廷和将军家的密切关系,土佐派达到鼎盛。最早使用土佐家号的画家为土佐行广,他是土佐派的创始者,第二代为土佐广周。土佐派创作力量旺盛时代是土佐光信时期(16世纪初室町时代),其代表作为《星光寺缘起》、《清水寺缘起》等。作品以滞涩中透出刚健的线描、写实的色彩和构图,显示出相当水准的造型表现力。不过,后继的几代人墨守成规,艰难地维持着画派传统。到室町时代末期,土佐光信的孙子土佐光元战死沙场,土佐家便失去了绘所的职位。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政权时期,狩野派的跃进让土佐派势力大减。于是在桃山时代,土佐派的门人土佐光吉将据点转移到堺(地名),土佐派暂时衰落。江户时代土佐光吉的后继者土佐光则和其子土佐光起回到京都。承应3年(1654年),土佐光起重新担任宫廷画院职务,土佐派有所复兴。后来土佐派门人如庆到江户创建了住吉派,其作品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受到欢迎,在普及大和绘方面有所贡献。江户时代一直尊重传统,促进了町绘(即浮世绘木刻)的复兴。
③画风:土佐派建立了纯日本风格的大和绘,一贯恪守大和绘传统题材和传统技法,风格保守。
四、法国古董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