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很喜欢用屏风,“围”这个词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特质。“幕府”就是围起障幕的临时府邸。跟朝廷相对,朝廷是正式的政府,幕府相对而言是暂时的。然而正是在暂时的“围”之中,新的社会形态不断涌现。
障屏画最初的文字记录见于《东大寺献物账》里的记载,二十二扇屏风基本都于813年转移到平安皇宫,用于强调宫廷礼仪空间的象征意义。
最开始是以中国的画题来描绘的“唐画”,九世纪后半叶,画师们尝试摆脱“借入之物”的束缚,“巨势派”等流派应运而生,开始以日本各地的风景名胜作为画题。这时期的倭化大多数偏重于表现和歌,但屏障样式不知不觉已经在运用倭画来装饰庄严的寺院空间。
障屏画有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和歌与画面结合的色纸样式消失。二是各扇边缘的装饰消失,画面图案开始重视花草树木的图样花纹。三是符合禅林空间的画题和水墨画样式有了发展。净土教画和神道曼陀罗里加入了“和风”元素。
1488年,足利义政的正妻日野富子,委托狩野正信画酒杯画,但狩野派拒绝了,叫她去找擅长苇手绘风格倭画的土佐光起。
而元信,在轻松解开“和汉”画题的同时自如地使用真行草的技法,画技大部分来自他父亲正信的真传,对他影响很大的还有亦师亦友的相阿弥。
元信还真是什么都尝试过,包括倭画也画得十分自如,如《细川澄元像》和《释迦堂缘起绘卷》。但他最擅长的还是汉画。同时他的创作范围还扩展到了风俗画的领域。如光圆寺的《京洛月次风俗画扇面流帖付屏风》和《洛中洛外图帖》。这个时代枯山水的巅峰谱系,如西芳寺、大仙院、退藏院等,其庭园也是根据元信的画稿设计。元信创作扇画区分和汉的画法,被称为“融合的自由”,也被称为“样式的并列处理”。
正是用这样的画法,1543年妙心寺灵云院的方丈障壁画得以完美地呈现。“方丈”是房间名,总共六个,呈两排三列。前排是公共空间,中央是进行法事的“室中”。左右并列的,叫“礼室”和“施主室”,全都被隔窗分开。后列以“佛室”为中心,左右分别是“书院”和“衣钵室”。
元信在隔窗和障壁上分别画了真、行、草三体。这是把画比做字体,意思就是先决定笔势。相应地决定使用“玉涧式”、“夏珪式”还是“马远式”。白桦派以后日本洋画模仿塞尚风、梵高风和雷诺阿风有点异曲同工。上面室中行体的四季花鸟图是元信毕生的杰作。
元信被评价为“和汉得其宜”,而他和其他许多画家共同完成的巨大成就,开创了所谓的“绘画体系”,世间将元信称作“天下画师之首”。
根据记载,狩野派和土佐派缔结姻亲关系,制作金属工艺品的名人后藤家系,和狩野派画师的家系也有所关联。而且跟法华二十一寺院的其中一处本法寺有所关联。本法寺又是等伯在京都的据点。狩野家的墓碑又都位于法华宗的妙觉寺。此外,狩野元信和莲池秀明共同签署事关制扇工人特权问题的书信,暗示狩野派和市镇居民有着不解之缘。法华宗有着异乎寻常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