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完晚饭后,和女儿一起散步的半小时是她最轻松的时光,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叽叽喳喳的女儿一路上讲着学校里的事情,通常她的话题是集中在她和同学在学校偷着办的“不务正业”的业务,诸如纸花公司、哈利波特剧团、佘沈诗集出版等,我也乐得爱听,我总喜欢她有色彩的课余生活,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她,更希望她能讲给我一辈子。
今天女儿和我分享的是她给班里同学起外号的事。外号好比人的画像,能够形象反映个人特点,所以起外号是我们生活中,尤其是学生时代的一大乐趣,可以说哪里有外号、哪里就有欢笑。女儿的同桌姓李,李同学上课极具个性,通常两只胳膊交叉抱在胸前,头贴在椅背,向后仰望着天花板,时不时还翘个二郎腿,那样子像极了坐在办公室里的局长:桌上一张报纸一杯茶,一脸的惬意和满足。所以女儿的老师给他起名叫“李局长”,慢慢地,这外号在全班传开,连老师都知道了,有次上课,李局长刚进入遐想世界,嘴都还没开始咂呢,老师突然来了一句:“李局长,渴了吧,要不我给你倒杯茶?”李局长慌忙站了起来,嘴里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渴,下课再喝。”逗得全班哄堂大笑。李局长做事不紧不慢,排队在最后、交作业在最后,连吃饭都好像在品味人生,所以往往吃饭时间到了他还没吃完,他便不得不端起餐盘,嘴里的饭菜塞得满满的,好像鼓着俩鸡蛋,旁边同学们见了便打趣道:“李局长,您亲自吃饭呀!”那时的李同学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完全不理会大家,直接将餐盘放到了桶里。
女儿的故事让我一路乐得嘴没合拢,说起起外号,那绝对是我的强项,从小到大,我身边的同学,家人都曾在我的外号下“茁壮成长”。我上大学时有三个最好的朋友,大家称我们叫“四人帮”。老大姓何,来自浙江温州,身材矮小头发少,因温州人精明,生意人多,而他是个解难题高手,思维之敏捷、反应之迅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颇有老大风范,所以我给他起名叫“何老板”。老二来自河南洛阳,皮肤黝黑,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他的思想教育工作超一流,所以班里同学一有“疑难杂症”便找他解决,这时的他就好像教堂里的牧师。因为他的名叫“灿会”,我便给他起名叫“忏悔”。老三姓倪,上海崇明人,个头中等,皮肤白皙,学习成绩没得说,在班里是数一数二,一和女生说话就脸红,我便给他起名叫“小妮子”。大学四年,我常跟在三个学霸后面到图书馆看书,不同的是,他们在做题目,我在读小说,我一直不明白,都说近朱者赤,尽管他们也会经常辅导我功课,但对诸如“机械制图”之类的课我仿佛是浆糊脑袋,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让他们失望至极。今天我再次想起他们,想起的便是我们那段青葱岁月,一个外号就是一段故事,这个故事似乎永远也写不完。
有人说外号就像怪味豆,可在我看来,外号就像甜蜜豆,外号象征着青春,也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我想等女儿长大了,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想起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外号,和那一张张笑脸,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