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候学校对迟到管得很严,动辄以赶回家和停课作威胁,大多数走读生都很头疼。试想,凌晨两点还在和完形填空胶着,五个半小时后又必须正襟危坐在教室里,刨去路上的功夫,只能睡不到五个小时,一场大梦都做不到结局。冬天的太阳也起得晚,清晨的天空像北冰洋的海,灰蓝且冷,低飘的云块如同浮冰,睡得不清醒,人在梦的边缘摇摇欲坠,好像抬头就能看到鲸鱼一般。
老家小城镇的人勤劳,又没有走街串巷管理市容的城管,清晨五点不到就支起了满街的早点铺。供热的是炭火,熏出的是青白的烟,大锅里翻滚的是胡辣汤和粥,还有逐渐膨胀起来的油条,对面的笼屉掀起,魔术般的蒸汽散去,小笼包和蒸饺就登了场。
而学生通常是不吃街边的这些东西的,因为传说不干净。妈妈们在天上还只挂着星光的时候就进了厨房,每天照着电视上的补脑餐单从核桃露变到豆浆,又从豆浆换成麦片牛奶,怕吃久了清淡的生厌,又寻思着要不要把水煮蛋做成茶叶蛋,还是在早上炒几个菜?可是营养专家说吃得油腻了不利于上午的学习,陪孩子过高中最后一年的妈妈们也绞尽脑汁,比面对最后一道大题的学生还头疼,毕竟她们没有参考答案,也不会有人告诉她们对错,可早餐到底该怎么做呢?
吃完了饭,学生就要去上学了,妈妈们留出饭菜在锅里保温,再回去睡个回笼觉。那样的小城镇里,上班上学是没有人坐公交的,在电瓶车还不流行的年代,人人都骑自行车。学生在学习积极性的差异下,也形成了各不相同又相对固定的时间表,往往我推着车子走到小区外,正好就是同桌从他家骑过来的时间,如果他还没到我就等几分钟,这大概也是清晨里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几分钟。
等他的时候无所事事,有时会继续夜里没做完的梦,或者又开始做一个新的梦:一年后的这个时间会在什么学校,那里也有这样的清晨么;两年后的这个时间还会这么早起么,应该是在大学的宿舍里赖床吧;三年后,五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等他来了就可以说说话,说的话也都是不着边际的梦话,只是为了笑一会儿,也只是短短的一会儿就骑到了校门口。到了学校要开始早读,读“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读“If I were you, I would never give up.”,等到人都醒了,脑子里的梦和天上的鱼都散了,清晨就结束了。人彻底地回到人间里,日子是从这里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