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下沙是在重阳节当天吗?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九在我国文化中寓意阳气极盛,因此九九的组合象征着更加强烈的阳气,这便是重阳节名称的由来。

古代的重阳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甚至可以与端午节相媲美。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赐鲜艳的菊花和芙蓉花,进行祭祖仪式,登高远足,佩戴茱萸香囊,饮酒庆祝,品尝菊花糕,还有放风筝等多种活动,使得这个节日富有多彩多姿的庆祝方式。


【重阳时节乐趣多,金秋赏花醉丰收】

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又少不了饮酒。酒品的种类与金秋时节的花卉密切相关,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菊花酒、茱萸酒、桂花酒、酱香白酒。文人墨客或家人亲友欢度节日,相约出游,把酒言欢,对句赋诗,赏花猜谜,不仅能烘托气氛,抒发闲情,更能养生健体,延年益寿。

有关重阳节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一位诗人在《远游》中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这显示了在楚国王室中早已存在关于重阳的庆祝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逐渐在民间传承并得到巩固,特别是在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逐渐形成,到了唐代,它已经被正式确定为一个官方节日。甚至文官武将都能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

在宋代,重阳节达到了巅峰,当时官方规定皇帝必须在这一天离宫游乐。在明朝时,皇帝还亲自前往万岁山登高,以庆祝重阳节。可见重阳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得到了精心的传承。


【重阳下沙芳满缸,九九酿酒香满江】

重阳节是茅台镇酱酒酿造的关键时刻。这一传统工艺,秉承了千百年来的酿造传统,强调与自然的协调。具体来说,"重阳下沙" 是指每年重阳节后开始的下沙工作,它代表了酱酒酿造的新一轮。

在这里,"下沙" 意味着投粮,而在茅台镇酱酒的传统工艺中,这包括两次的投粮。在完成两次投粮后,接下来的七个发酵轮次将不再使用新的高粱,而是不断添加大曲,以继续发酵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重阳下沙” 并不严格固定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而是可以在重阳节前后几天内灵活安排。这个时节的选择主要受高粱和水这些酿酒原材料的影响。

高粱的完美时节

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标志着茅台镇酱酒,如守天下酒等酿造工艺的开始。这一工艺分为两个关键时刻,第一次投料被称为“下沙”,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投料则被称为“造沙”,这标志着全年的投料工作完成。第一次投料选择了河谷地区的成熟高粱,而第二次则在山坡上的高粱成熟时进行。

清澈的赤水河

守天下酒的两次投料工艺遵循了自然规律,不仅考虑了高粱的成熟时机,还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特点。所谓“水为酒之血”,酿造守天下酒使用的水源即为赤水河。

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期间,茅台河谷经历雨季,水土流失增大,河水变得浑浊,呈现红色,不适于酿酒。而在重阳节至第二年的端午节之间,河水从“赤”变为“清”,变得清澈透明,此时的水质是全年最佳,为茅台酱香酒提供了最适宜的酿酒水源。

控制发酵的理想时机

夏季,茅台河谷地区的气温高达35至40摄氏度,这会导致收堆和下窖升温过于剧烈,引发生酸反应幅度过大,不利于酿酒过程。然而,在重阳时节,天气开始逐渐变凉,为控制发酵提供了最佳时机。这个时候避开了高温时段,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来精确控制发酵过程,培育有益的天然微生物体系。同时,高粱也正好成熟,为守天下等酱香酒的酿造提供了最佳环境。

重阳佳节,亲朋团聚,共饮守天下酒。我们举杯相聚,心怀感激之情,向长辈表达深深的尊敬,与家中老人一起回顾往事,共同感受满满的感恩之情。同时,让我们共同祝愿未来充满平安和幸福,让美好的时光继续延续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