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九思,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值得今人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视思明:观察事物,就要彻底明白。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在看待一件事情时,要从正、反、前、后、上、下、是、非各个角度去仔细观察思考,要分得清是非,辩得明真假。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你才会看得清楚明白。
听思聪:不论听到什么,一件事,一种观念,一个理论,一种言论,都不可听风则雨,人云亦云。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所以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去取舍。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逆耳之言可以省思,远方之言可以攻错。
色思温:子夏问孝,孔子答曰:“色难”。色,就是脸色,一个人的脸色,充分代表你的内心情感。面对着他人,自已的脸色,是和蔼可亲,还是拒人于千里。是不急不缓,还是烦躁不安。色思温,温者不冷不热,恰如其分。君子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
貌思恭:貌,就是一个人的仪容、仪态。无论是言谈、服装、态度、在任何场合,都要给对方一种谦虚、恭敬,尊重的感觉。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像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
言思忠: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于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然后才能做到忠于人,忠于事。忠与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最好的做人态度。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言行一致,说话掷地在声,做事竭心尽力。
事思敬:事无大小,也无贵贱,做好一件事,完成一件事,就是敬业。社会上有百行百业,所谓行行出状元,你选择做什么,要尊重自己的选择,以负责、尽职的态度去做,自然会出人头地。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疑思问:有了疑难的问题,就要不耻下问。旬子《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韩愈的《师说》也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学问之广之大,无人能通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就问,何耻之有!要有提问的好奇心,才能在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发现问题。只有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
忿思难:当怒火满腔,将要暴发时,要想一想如果你的怒气发完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当你不能掌握喜怒哀乐发而中节时,就要克制自已的情绪,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今后长久的平稳。
见得思义: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时,应该最先想起“义”字。义者,适不适宜,正不正当,合不合理之谓。适宜、正当、合理,得之可也。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的道义,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见利忘义、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