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我一直以为饮食,无分家国种族,无分尊卑贵贱,简单如一只香喷喷热腾腾又金灿灿的叫花鸡,隆重如一桌精巧别致匠心营造的满汉全席,无不是对味蕾的一种挑逗,对勤劳的一种嘉奖,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人生而平等,谁能否认这平等不是人人皆享有品尝美食的平等权利,不是公平地创造制作美食的机会给每一寸土地上勤奋打拼的人们呢?
天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浙、鲁、苏、闽、湘、徽、川,中华八大菜系,或清鲜,或火辣,或甜酥,或胶绵,抑或醇香,齿过留香,难以忘怀。
广东过年“家宴菜式展览”
每去一个地方旅游,我总是投入地品尝它的美食。年初二到初五,我去了武汉旅游,吃了四天湖北菜,对于广东的我来说滋味甚是新鲜,喜欢热干面的韧道,豆皮的下饭,偶尔有辣味调动舌尖,更有外焦内嫩的武昌鱼,鲜甜的藕,爽滑的木耳。
可是我还挺想念在广东过年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走亲访友绝对缺不了家宴。昨晚一回来碰巧又出去酒楼,心血来潮就想写一篇“广东人过年究竟吃什么”的文,于是在爸爸妈妈鄙视的小眼神下把每一盘菜都拍下来了。
小吃货们,要报警了,预备!
广东的汤水绝对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无汤不成宴,而汤的最高境界就是色清如茶,慢火细煲,淡淡又绵长的感觉不正是爱的味道吗。老火汤馥郁醇香,氤氲之中弥漫着家的温馨,最幸福莫过于劳碌了一天回家,房子亮着灯,未开其门先闻其香,抚平了眉间的皱,听一句“你回来啦”。
点心是餐前或者餐后的点缀,马蹄糕、千层糕、雪榴莲、香芋酥、核桃包、流沙包等等,小而精巧,一啖足够回味,两块反而会撑。这顿是红枣糕,大概是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反正挺好吃的。
拼盘是一般广东宴会不可少的另一道菜,多以卤味、腊味为主,叉烧、烧肉、烧鹅、卤水鹅亦、海蜇、乳猪,都可以拼在一起,通常这个菜是除了汤以外第一个上的开胃菜菜。
过年过节每道菜都会根据谐音或者形状等起一个吉利的菜名,发财就手就是发菜焖猪手和冬菇。
(这张图片拍得比较随意,太急了对焦都没对好呢)
鸡也是默认的一道宴会菜,一般是水晶鸡、白切鸡之类的。这道鸡精妙得很,有光泽,但油而不腻;有口感,肉质弹牙鲜嫩不软塌塌的为佳;越是灿黄的鸡皮证明这只鸡品质越好。其次看大厨做出来的味道,若是白切,就要保持原滋原味同时辟去鸡骚味,若是其他做法,则要看大厨调味的功力。
鲍鱼在宴会露脸也比较频繁,可以做清蒸鲍鱼、盐焗、豉汁,我觉得最好吃的是盐焗的,当盐的味道渗透到鲍鱼的溏心里面鲍鱼不再是一坨弹牙的肉,超赞,当然清蒸和豉汁就更能品出鲍鱼原本的鲜味。
广东河湖众多,也靠海,海鲜河鲜是常菜。区别于北方的味浓,广东人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原味。鲜,更是对鱼虾蟹最本质和挑剔的检验。
治国如烹小鲜,我理解的并非治国就像煮鱼一样简单,而是只过需要像做鱼一样把握火候,过了会老,火候不够却又不熟。大概就像单纯的计划经济和单纯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好。
清蒸和白灼都是最朴素又是最精致的吃法,需要把握住一个度。
清蒸龙趸鱼肉实有弹性,嫩而不老,鱼肉之间的纤维皆可以细细品尝,搭配花生油、姜丝、葱丝和每间酒楼特调的带点甜味的豉油,更能调动鲜味。
白灼虾,通常以竹节虾、河虾、对虾为主角,竹笼白灼,不加任何配料甚至一滴油也不加。红白的虾肉爽口弹牙,蘸点普通的辣椒圈豉油可添加一点野味,不喜蘸酱的人剥壳即吃,此时唇齿间的鲜甜无处可躲,更加忍不住加快速度剥壳尝下一只。
对于我家来说,一日可无肉,但不可无蔬菜。广东纬度较低,蔬菜品种众多,水热人容易上火,若不想喝凉茶解毒,简单一碟白灼时蔬或者上汤时蔬就能照顾到身体的降火需求,也能体会到季节的变幻。
广东人喜欢吃完完整整一条条的菜,而不是一粒粒或者一片片,不喜欢伴着辣椒等等来炒,即使是家常蔬菜,顶多放虾酱炒通菜,或者多加一点蒜粒炒就已经是极限了。
人人都是美食家
哎,我写起美食真是不需斟酌就思绪泉涌,也不想收尾了,多想再写写别的招牌菜和特产美味,可这只是年味篇。
美食是会说话的,会说出厨师的品性和做菜的心情,也会看出品尝人的性格和就餐人的关系深浅。
饮食文化其实归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仿佛自己又吃了一遍,心满意足呢。
如果有幸,各个地域各个省份都有那么一份民间小吃货的记录,那将是多么幸运的分享和幸福。
祝我有能力尝遍天下美食。
文/维扬卡的馅饼
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和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