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一大早看到骨干群里催着干活的消息,用观察描述:看到的是年龄大的老人参加活动居多,有人回复“老人也是监护人……”,对呀,“其实陪伴留守儿童最多的就是老人,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只是春节才回家”,这是我后来的回复,没有再言语了……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2.

“你怎么这么慢呀,还以为……”外婆满脸笑容的迎着小外甥女,嘴里虽是埋怨,但是话语里充满着疼爱,小女孩很是顺从的跟着外婆走了。

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3.

“脏,脏,脏,别把手放在地上”,奶奶一边大声呵斥女孩,一边干着自己的事,很明显女孩听到了,故意不理会,继续着原来的动作,还趁着奶奶不注意诡谲的一笑,奶奶的脸上露出无奈无助的神情,很忧虑的样子。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4.

“你那么大声音干啥,到哪就听见你说话了,赶紧……听见你说话我就烦……”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妈妈一脸的不耐烦,孩子茫然的不知所措……

其实小孩刚才说话的声音一点都不大,我猜想那个妈妈不舒服的真正原因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她的内心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孩子,孩子可能会看到妈妈痛苦感到内疚去讨好她,很担忧孩子以后的成长。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其他人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Sting阅读 2,243评论 1 10
  • 本书讲了什么 非暴力沟通,是一套思维和沟通工具,它帮助我们关注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动机,了解到自身和他人的需求能帮...
    少穻阅读 586评论 0 0
  • 荐语: 暴力?我们现在离暴力很远了吧,暴力是战争、打架、破口大骂……那么是不是就这些呢? 如果是,咱们遵纪守法的普...
    阿龙仔阅读 1,113评论 0 8
  • 作者:[美] 马歇尔 · 卢森堡出版社:华夏出版社ISBN:978–7–5080–5100–0版次:2014年9月...
    学陟zhi阅读 6,416评论 11 168
  • 01 一会儿要去见在我心中两米八的我的导师,按理说我应该再看一点文献。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想写点什么。 昨晚我的一...
    牟姑娘阅读 4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