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之冬,蓬头垢面,叩门觅食。户要搬柴,搬之高兴。待完,鱼肉酬之。流浪汉高兴搬柴,那是因为他渴望获得他人认可,让他人接受自己;那户人家用丰盛的饭菜待他,那是因为认同了流浪汉的劳动,对他的一种肯定。鲜明的身份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一贫如洗,亦或是腰缠万贯,受助者都应用劳动去换取报酬和尊重的心态,助者都应行善有道,以尊施爱。
正如美好的品质可以在厄运中被显示一样,恶劣的品质也是在幸运中暴露出来的。
著名的慈善家陈光标每年都投入一笔不菲的巨额给慈善机构。无可否认,他的确为我国的慈善事业作出不小的贡献;但同时,他的道德观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甚至是反对。其作风大有“浮夸风”“伪善风”“炒作风”之标签。一作先展示受助对象的贫困为前提;二作通过媒体大张旗鼓的把受助者的图像资料公之于众;三作则举行一个“展”穷“显”爱的捐款仪式。于是便出现捐助方风光体面的亮相,高兴捐助乐善,受助者接受钱物后,面对镜头感激涕零的场面。
不如说得更确切一点,表面上是满足了受助者的物质需求,而其真正的实质则为道德不公甚至歧视也不为过。将受助者的尊严碾为染尘的污泥,踩得一文不值,赤裸裸的另一种讥讽。无疑是对受助者的一种伤害,轻视,羞辱,亦有孛于慈善爱心活动的本义。
以至于这种“幸运”中,恰是恶劣的品质之根源。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新的面貌来迷惑我们,然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助燃者”。
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固然是好事,但方法“偏差”,这便像是侵了毒的泉水,服入的同时也给精神上的尊严判定为死刑,在心中那掬毒泉无限扩散,伤到极处便扭曲了心灵。
在YouTube转发数量破纪录的纪录短片《“从”头开始》,真实记述一个发型师周末时便到路上,遇见一个流浪汉便主动免费帮他们理发,没有身份的不公,见面便熟练地说“嗨,伙伴,可能困难才找过你,但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帮你理个发吧,咱们重头开始。”
是以为接下来便是流浪汉的鼻涕泪流的连声感谢么?并不是。视频中的他们先是惊讶然后咧开笑容道了声:“好。”中间便没有过多的拍摄,而是完成了理发后,发型师递给他们镜子,镜头对着他们的瞳孔,基本每一个流浪汉看着镜中的自己很久很久,然后说:“这真的是我么。”发型师说:“对,伙计,你就是这么棒。”最后流浪汉用了大大的拥抱来感谢发型师。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每一个流浪汉说着不同的计划,有的说:“谢谢你,我应该可以去找工作了。”有的说:“我今天就向喜欢的女孩表白。”……
看到的是发型师纯粹的乐善,看到的是流浪汉纯粹的道谢。以及我们幸运的分享到了这份温暖。
没有夸张的媒体,没有夸张的仪式,没有夸张的宣传。却收获了比精心准备更加多的认同。
倘若那户人家对流浪者训斥,亦或用怜悯的延伸看着他,给予他一餐饭,流浪汉必然不会淡然接受。倘若陈光标不要求受助方收到钱物后与其合照,那么受助方必然由衷感激且不会受到社会质疑。倘若……
为何要在本该开出绚丽的花朵时却错误的长成了花苞?迟迟不绽放呢?
在物质和精神中,物质不能绝对公平这是无可厚非的,而自尊不分贵贱,人人平等,没有等级可言。行善时,应像发型师一样给予受助方一个重头开始的机会,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请忽踩踏他们的精神支柱。
即使再小的力量,也能像星星一样发光。
行善行善,行中有善,乐善延善,善治久安。
行善有道,以尊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