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陌生人我不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陌生人我不怕》,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方法、活动过程设计和活动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说设计意图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工作应该把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拐卖儿童,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意识淡薄,判断危险的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技能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我设计了《陌生人我不怕》这节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一)认识上:知道“陌生人”的含义和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二)情感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技能上: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一)说重点:不轻信陌生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二)说难点:初步能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第一个环节中,采用直观教学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受来参与活动。
2、启发提问法:在第一第二环节中,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加深理解相关知识。
3、游戏教学法:在第二环节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如何应对陌生人,这种游戏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而且真正做到了将幼儿习得的经验转化为行为。
(二)学法:
1.情境体验法: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运用情境体验法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做不仅是顺应幼儿游戏的天性,也是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模拟练习。
2.讨论谈话法:通过讨论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辩一辩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应对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准备
(一)物质准备:1、歌曲视频:《小兔子乖乖》、《我不上你的当》
2、故事:《莎莎和陌生人》
3、图片:陌生人骗小朋友情境图片
(二)经验准备:生活中已初步建立安全防范意识。
(三)心理准备:角色扮演
(四)环境准备:陌生叔叔、陌生阿姨
六、说教学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了以下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具体过程为:
第一环节(3分钟):歌曲引题,了解哄骗
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随音乐《小兔子乖乖》进入教室。中班幼儿对歌曲及故事比较熟悉,音乐唤起了幼儿对故事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我接着提问: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通过提问,幼儿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骗”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达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儿理解“哄骗”的含义。接着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思考判断。并追问:是所有人敲门都不开吗?进一步引导幼儿判别自己的亲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会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开门。为什么不给陌生人开门?我及时进行小结:陌生人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在讨论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环节(16分钟)
(一)听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引发思考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通过提问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通过故事情节,对后果进行猜测,归纳幼儿的观点,然后出示直观情景图片,树立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和防范意识。
(二)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角色扮演活动“陌生人我不怕”, 首先由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接着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陌生人再次进行游戏,这样做正是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是在运用中建立起来的”这条原则,真正实现了幼儿由经验到行为的转化,增强了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练习
准备了三个情景,第一个:陌生人用玩具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第二个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第三个是陌生人哄骗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过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辨析,使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再次植根在幼儿心中。在幼儿讨论后我及时小结: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上当,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这一环节使幼儿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巩固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树立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和防范意识。
第三环节(3分钟):律动表演,巩固认识
活动至此已经进行了10多分钟,孩子一直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我利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幼儿在放松思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达到警示幼儿不上当受骗的目的。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来检查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并据此做出改进教学的策略:
(1)关注幼儿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关注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态度和表现。
(3)关注幼儿独特的想法和或结论,并及时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等给予鼓励和赞许,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学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互动的环境。
我认为安全教育不仅仅靠一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证!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陌生人我不怕》教案
一、设计意图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工作应该把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拐卖儿童,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意识淡薄,判断危险的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技能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我设计了《陌生人我不怕》这节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目标
(一)认识上:知道“陌生人”的含义和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二)情感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技能上: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三、重点难点
(一)说重点:不轻信陌生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二)说难点:初步能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
四、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1、歌曲视频:《小兔子乖乖》、《我不上你的当》
2、故事:《莎莎和陌生人》
3、图片:陌生人骗小朋友情境图片
(二)经验准备:生活中已初步建立安全防范意识。
(三)心理准备:角色扮演
(四)环境准备:陌生叔叔、陌生阿姨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3分钟):歌曲引题,了解哄骗
1.《小兔子乖乖》进入教室,提问:
(1)师: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2)假设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并追问:是所有人敲门都不开吗?
(3)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
第二环节(16分钟)
(一)听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引发思考
(二)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创设角色扮演活动“陌生人我不怕”, 首先由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接着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陌生人再次进行游戏,增强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练习
1.第一个:陌生人用玩具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2.第二个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3.第三个是陌生人哄骗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过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辨析,使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再次植根在幼儿心中。
教师小结: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上当,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
第三环节(3分钟):律动表演,巩固认识
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幼儿在放松思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达到警示幼儿不上当受骗的目的。
六、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所学习的内容:遇到陌生人时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