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与
创作不易,点个赞吧!
芳华已逝,风住尘香花已尽,当“日晚倦梳头”取代“慵整纤纤手”,“千古第一才女”内心的悲哀,又有几人懂?
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伤心人……
犹记那年那月那日,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看的明是客人却偏要嗅嗅门前青梅加以掩饰。
妙龄女子,俊俏儿郎,门当户对、志趣相投……
好一对情投意合的才子佳人!
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便是赵明诚李清照羡煞旁人的新婚燕尔——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花儿可真美,可我怕丈夫疑心我颜不如花。我这便将花插在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叫他看看,谁更美丽。
良辰美景佳人随,此番浓情蜜意何不引人羡慕?
更“酸”入人心的还在后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曾记一夫妻日常趣事,大意是说:
我们小两口呀!都喜读书,我记忆力又好,所以饭后烹茶时,便比赛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何书何卷何页何行,答中者先喝。可赢者往往太过开心,反将茶水洒了一身。
啧啧!
试想,读书本便为高雅之事,而相知相惜的佳人才子更以“赌书”增添情趣,哪怕不慎将茶泼洒,仍不减兴。
瞧瞧!
人家文化人连秀恩爱都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也不难怪留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佳话了。
说起此词,乃大清才子纳兰容若为纪念亡妻卢氏而作。不过是为岁月倥偬、佳人已逝有感而发——曾经最寻常的美好,却在不经意间物是人非……
是啊!
物是人非事事休,旁人如此,清照亦是未能幸免……
政和七年前后,赵明诚为求仕途离家奔波。清照留于青州老家,夫妻二人分别良久。
直至宣和三年的秋天,清照才风尘仆仆赶往莱州与明诚相聚。
临行前,闺蜜们为清照饯行,办了酒宴。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幸好还有贴心的闺蜜们一直相伴左右——
看着她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懵懂率真;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情窦初开;
又见证着她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初为人妻;到小别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难耐;
然后,又目睹着明诚为仕途舍下她。
看着她一天一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闺蜜们说的话重响耳畔——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莱州虽远,也没有蓬莱仙境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纵是千里之遥亦能鸿雁传信。
可是……
清照又不免陷入悲伤的沉思:
既然“东莱不似蓬莱远”,那爱着我的明诚为什么一次都不回来看我?
嗔怨,杂乱填满心间,满腔思念无人诉,心中的苦与怨也不知是否还可向心上人吐露,更不知时过境迁,她是否还有资本“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人面已去,此去经年,桃花可否依旧笑春风?
再见,已是形同陌路……
纵有心理准备,却仍是难以接受残酷的事实。府上莺歌燕舞,明诚姬妾相随,歌妓婀娜多姿,男子纵情声色,好不恣意快活!
她怔怔地,环顾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明诚将她安置于一间杂乱的屋子。
清照望着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不由自嘲道: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她的孤独落寞,与他的莺歌燕舞相比,更显凄凉……
她苦笑道:
在平静中我觅得两位知己,一位是乌有先生、一位是子虚先生……
世态炎凉,所谓天长地久,不过镜花水月般子虚乌有……
而清照的怨,是确确实实的责怪。
那个时代里的女子,对于丈夫纳妾蓄妓,唯有遵从才是贤德。
可清照想要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她只愿君心似她心,执一人之手、与一人偕老。
何况,她没能为夫君留下子嗣,在那个“无后为大”的时代,即使是才冠古今的易安居士,也难以摆脱时代的枷锁。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还是欢喜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因为无法割舍,所以委屈自己。她没有向丈夫兴师问罪,把那份怨,藏在心底,等待丈夫清醒的那一天。
再说赵明诚,他对清照的情义,并未消散,只是免不了随波逐流、逃不了时代桎梏、克服不了心中之欲……
否则,或许清照风尘仆仆前来青州时,得到的不过是类似于几千年后,胡兰成对张爱玲说的那般:
“你来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哪怕明诚沉湎美色,也还未绝情至此,多情如清照,亦难以与心上人诀别。
所以,哪怕故事结束,他们依然是恩爱夫妻,依旧是史书津津乐道的恩爱佳话……
后来,又惨遭靖康之变。
叛兵起乱时,作为重镇江宁的知府,赵明诚贪生怕死,从后城墙攀绳而下,仓皇而逃。
从始至终都未曾考虑过尚在府上的清照。
人心难测呀!
夫妻本是同林鸟,赵明诚如此,让满腔深情的清照情以何堪?
……
光阴流转,花开花落已数十载,彼此间的亏欠又有谁耿耿于怀?
那一年,奔波流离后赵明诚再度任职为官。
面圣一去,不过一月,等来的却是一封恶疾沉沉的家书。
明诚,终是离她而去了……
而这一年,他四十九,她四十六。
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一天,至今,二十八年了……
一切都变了,连你,也走了。或许唯一不变的,是面对无情岁月时,我们的无能为力……
曾经“兴尽晚回舟”,如今却“只恐双溪舴艋舟”,那载不动的许多愁,被岁月磨砺得如此让人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也许,还会有一个人,走近她身旁,给她一时片刻的温暖。
可浮沉漂泊之后,清照身心倦怠,何有余力辨识身边人是否真心?
他叫张汝舟,据说是明诚在国子监太学时的同窗。听闻清照的遭遇,匆匆赶至忙前忙后,照顾病卧在床的清照。
清照自从丧夫,再经数次打击,已是心灰意冷。
而张汝舟殷勤关切,口才亦佳。于是清照重病之际,答应嫁于张汝舟。
他们的婚姻,却只维持了百余天。
婚后,清照病稍缓,便发现了这个所谓的丈夫不过是觊觎她手上的金石藏品,为的不过都是那些身外之物。
认清了他的真正居心,清照将文物收起,甚至每每见面,都是一脸鄙弃。
他开始对她拳脚相向……
可清照安能忍气吞声、甘愿认命?她向来爱憎分明,向来独立自强,自是下定决心离开张家。
手撕“渣男”的戏码,很快便上演在几千年前,这位身处封建社会的女子身上——
清照将张汝舟之前透露给她的——早前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儿,告上公堂,而依照当时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
清照宁坐两年牢,也不愿与他为伴。
揭发张汝舟后,上天庇佑,幸有朝中友人相助,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得以释放。
然而,一念苍茫,岁月薄凉……
清照仓皇转身,虽历经浮沉苍凉,却愈加甘醇醉人。
后来的后来,她只能“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风拂动花开,当一世芳华落尽,只余漫天的尘埃,将一世的杂乱映射入眼,浸染内心的悲哀。
那一园清寒。生生将半世繁华隐没于朦胧的烟雾。写尽沧桑的纸上,在生命末年亦只余单一的墨香,隔着前世今生又在与她诉说残叶的凄美,落红的翩跹。
这一世的恩怨情愁,欲语泪先流。而今孑然一身,诉不尽又如何?何必再细说流年的潋滟与荒芜?
兜兜转转,或许繁华落尽,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只是不再“误入藕花深处”,而是卧于帘后,静听人儿欢声笑语,最后感受一番人世间的炽热,人世间的缱绻,温暖自己饱受孤寂的心……
转眼,一生逝去……
但——
这位风华绝代的易安居士,她的刚毅果断,她的多情婉约,她的闺怨愁思……从封建社会一直流光溢彩至今日乃至往后。
这次第,怎一个“膜拜”了得……
无愧梁衡誉她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的确确终其一生都在以生命、以悲痛为代价,源源不断地为这世间输送着无与伦比的美……
没有什么生不逢时,只是时代容纳不了女神这般闪耀的光芒……
可叹的是,哪怕放在这当世,又有多少人能如清照般多情婉约又兼具刚毅果断?
又有多少人面对“渣男”能处理得如此干净利落?
亦有多少人能在感性的情情爱爱中保持理智冷静?
想来也是,若是我有清照那般的本事,我便也有了那底气。
所以啊,远方的朋友,别再为情情爱爱伤感了,若有诗书藏于心,渣男难负美人情……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