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有一种固有的倾向,那就是更容易放大一个人的缺点,或者在一张洁白无瑕的纸上,我们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那个微小的黑点上,而忽视了大片白色的部分。这种倾向,被心理学家称为“负面偏差”。
负面偏差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必要的阴霾。比如,当孩子兴奋地拿着一张98分的试卷回家,期待着我们的夸赞时,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问:“那两分是在哪里丢的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这样的反应,无疑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努力得到的98分被忽视了,而那微不足道的2分却成了关注的焦点。
同样,当我们看到一匹马深陷在泥潭中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同情它的困境,却忽略了它正在努力挣扎、试图脱困的坚韧和勇气。这其实也是负面偏差在作祟,让我们过于关注困境本身,而忽视了困境中的积极因素。
在亲子关系中,负面偏差更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那么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从而陷入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中。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孩子身上的积极亮点,给予认可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认识到负面偏差的存在,是改变这种认知倾向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明白,这种偏差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大脑的一种先天性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来改变这种倾向。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负面偏差时,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先去看到事情的积极点,给予认可和肯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建立正确的正向认知沟通方式,这样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不仅更加有效和有能量,也能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和亲密。因为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时,孩子也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回应我们。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能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也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乐观。
总之,负面偏差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固有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它。通过刻意的训练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种偏差,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他人。这样,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面对当下的困境,也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更加向阳、向上、向暖。
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进行刻意训练,找准积极视角,当我们受益时,那就是巩固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