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朱自清这个名,就想起他的《背影》,想父亲到肥胖的身体翻过月台,为他买橘子的情景。他的语言平实无华,却能句句戳中泪点。
朱自清的文,不像梁实秋那种老顽童似的幽默、讽刺,也不似林语堂文章的中规中矩。他的语言质朴、细腻,不论在情感、景物还是一些社会现象的描写上,都能刻画地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在《荷塘月色》中对荷叶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文字美得不可方物,极尽其能事,细致地描写,像看到了一副勾勒细致的水彩画呈现在我们眼前。能看得出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夯实的写作功底。
他的感情是细腻的,情绪是敏感的。在《背影》中,曾落泪三次。在写关于儿女的文章时,一名年轻的父亲面对一群儿女,给家庭带来的混乱,他甚至想到要自杀。他曾写道,“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平常人可以随随便便过去的,我不幸竟是不能。”
也正是这种敏感的性格,会让他对周围事物有高度的体察,能从路边看到一具死尸,因衣衫褴褛的妇人在追赶开出的汽车,逗得捕头发笑等社会丑恶现象引发感慨,抨击当时人们的世态炎凉、冷漠无情。
也正是因为他情感的细腻、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才能写得出如此细致、美妙,能句句戳人心扉文字。
更让人钦佩的,他能对自己一些阴郁的心理进行剖析和反思。比如,年轻时对父亲爱自己的一些做法,认为迂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在初做父亲时,对儿女实施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感到惭愧,“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并说自己,“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这样毫不留情把自己的缺点剖开,呈现在读者眼前,不掩饰、不做作、不虚假。用现在话说,甩开偶像包袱的朱自清,更让人深深的喜欢上。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朱自清,一个实实在在、有缺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