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场九分钟后,我们匆忙赶到影院,大幕上有交响乐团的演奏,我知道还没错过太多。紧接着出现了电影的第一个转折情节,小林下岗。小林大悟从幼儿园时就开始演奏练习大提琴,电影中不止一次闪过幼年的他拉大提琴时忿忿的目光,在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下学习大提琴,其中艰辛可见一斑。回看他之后的人生历程,家中文艺气息浓厚,幼时学琴,青年出国进修,他在追逐这场名为音乐家的梦想中已付出太多太多。
后因购买高档大提琴背负的巨额债务,生活的窘迫,梦想这类东西似乎到头来只能成为幻想。不过幸好,小林大悟没有因为不能成为音乐家滑入堕落的深渊,这个社会对我们有太多要求,要求我们做事有结果,要求事事有回报,要求我们必须成功必须体面,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下,小林大悟轻而易举的放弃自己多年的积累,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我想,一个人可以被剥夺任何东西,除了这个人自主选择的面对事物的态度,人生的路不止一条。
整部影片如流水般慢慢展开,小林带着妻子回到乡下,在母亲留下的房屋里居住,这或许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生命中的重大失去,但逃避也是在以一种不面对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在为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性---成为入殓师。说到他成为入殓师,社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谓不大。阴差阳错的去NK公司面试,成为社长的助手,直面死亡,小林初次参与工作的场景,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表现,但社长以其对生命和死亡的尊重,维持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有的严肃和崇高。
鲜衣怒马的少年,自觉死亡与我们距离遥远,每一天醒来都觉得还有无数个明天在等待着,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严峻的现实:人生百年,终有一死。而且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死亡在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每过一秒,我们都向死亡这个终点又靠近了一点。社长这个角色,似乎是小林及我们在直面死亡感到恐惧、想要逃离时触碰到的温柔厚实的肩膀,他如同长者一般,沉淀着生活的智慧和洞见,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引领我们正视自己的人生,走好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步,应对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小林迫于世俗压力向社长辞职时,社长邀他共进午餐。吃着美味昂贵的食物,社长说生存不过是一种生物吃掉另一种是生物,继而存活下来。九年前去世的妻子是他入行的第一个客人,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却在继续承受痛苦,但即使痛苦,人生也要继续下去。人生的四个终极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可能汲汲营营一生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也终究无解,或许真正有意义的追寻答案的过程。与死亡对视,更坚定的活在当下。
看完电影后我突然想到,这或许不仅仅是一部温暖治愈的情感片或者故事片,小林大悟在人生低谷时,从世人眼中体面光鲜的音乐家跌落成为入殓师,为亲友不齿,他从在意他人的目光到真心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在一次次与死亡的凝视中,修炼自己,即使生命的痛苦无法避免也要在其中保持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