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着菜场的是个大停车场,免费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为了省这几块钱,每次通过竖起的栏杆时就急急地寻个最近的地方停下车,撒开双腿奔向菜场大门。
其实到了里面就有点迷糊,不知道买什么好。
买菜是个技术活,像我这样从不问价格看中就买的人,上当的次数也多,回去大都遭妻子数落;还有得会搭配,就像一个普通人,穿上得体的衣服,平常也会变得有气质,有看点,便有了欣赏的兴趣。
苋菜,茄子,豆角,黄瓜,空心菜,还有一种叫西葫芦的,这些素菜都可独立成章,无非是多放些油,多拍些蒜泥,增加点香味;黄瓜可腌可炒可炖,就看你的口味爱好如何了;买芹菜,韭菜,辣椒一定要配搭几块豆腐干丝,当然若加点肉丝,味道更会醇香,下筷子也勤快点;提到肉,少不了要带点回去。上海喜欢红烧,其实就是用生抽长时间地熬煮。这让想起好多年没偿过晒酱的味道。什么生抽老抽,怎么抽也抽不出浓浓的酱香。肉贵。红烧肉自然也有了水份,土豆块,素鸡(豆制品),竹笋与之都是绝好的配合,像欣赏杨过喜欢小龙女的剧情一样回味绵长。现在没有新笋,水发的笋干也不错,反正闷煮的时间较长,再干的笋也会烀出鲜嫩。
这个时节的毛豆籽也属百搭菜。选择饱满的毛豆买回去,剥,消耗一点时间,剥出来的是新鲜,心安。不过,同样是毛豆,有种两头剪好的不要买,那是上海人用来烧“毛豆结”的,真接入锅加水“杀一杀”(煮),加上盐,味精,重口味者,切两只鲜红的朝天椒加以点缀就可以起锅,是下酒菜。我又不喝酒,也不想每斤多花一块钱。
到了夏天青菜便像个失宠的女人,尽管打扮得水淋淋,绿茵茵,也拽不住一晃而过的眼神。倒是纤弱如丝,叶子多少有些露洞的鸡毛菜可挑挑拣拣,打汤用,水开烫烫就可以。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青水白菜汤。豆腐汤里可洒一撮鸡毛菜,再抓点毛豆籽,这是妻子简单的做法。我却做成另类:豆腐清水过一下,托在手心之上,用刀先拦腰一砍为二,抽出刀再自上而下横着切成长条状,完毕转过刀口纵切,纵横交错无声无息中,一块老豆腐切出上百的小块。将切碎的小块置入一大碗中,加玉米淀粉,捏一只鸡蛋,端碗于双手中轻摇晃转,再伸进手指小心地哄它们亲热到一起。待嫩白的豆腐搽上粉抹上彩时,倾入洒上油的热祸煎熬。这个动作不仅要温柔还要有耐心,热锅烫油下豆腐很快有发泡焦黄的迹象,用锅铲兜底轻翻,反复几次便可置入砂锅中,注水撒豆,挑点精盐洒下,如空中飘散入水的碎雪,溅不起一丝浪花,咸淡全凭感觉了。
西红柿汤有两只鸡蛋就能打发了。
葱就不需要另外花钱买了。做生意的人门槛特精,你在哪里买菜,摊主算完帐,在你准备离开的时候,会抓一把送给你,脸上带着笑,嘴上挺客气:下次再来啊。
日子似乎是同样的,菜也似乎是同样子的,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就像同一道题目下的文章,写作人表达、倾诉的方式不同,传输的思想也是风格各异。嘿嘿,难得买回菜,我也能啰啰嗦嗦成一篇日更的水文,有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