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则新闻:雪莉·桑德伯格宣布订婚啦!对,没错,就是Facebook的COO,在硅谷也是一位女神级别的人物。
今年50岁的桑德伯格在丈夫意外去世5年后宣布订婚,未婚夫是比她小三岁的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KeltonGlobal的创始人汤姆·伯恩索尔。
但我不是要来八卦她的新闻,而是,这几天我正好在读她的一本书《OPTIONB》,这是她的第二本书了。很早以前她还出过另一本《向前一步》,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
复原力
《OPTION B》是桑德伯格在她老公发生意外去世后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生活,她的朋友,一位心理学家,也是本书的另一位作者– 亚当·格兰特帮助她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中复原。桑德伯格将这一段异常痛苦的经历也写进了这本书里。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克服人生当中的逆境,如何去重新拥有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复原力。
那么要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这种复原力呢?
复原力是指人们面对悲痛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并且这种复原力是可以通过自我建立起来的。
当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面对或者处理消极事件时,与此同时也播下了复原力的种子。
书中提到,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研究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 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 普遍性: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持久性: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而更多的研究则表明,无论孩童还是成人,只要他们意识到陷入困境并非个人原因所致,困境也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快地从困境中复原,更好地度过难关。
有句话,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意外或失去:失去事业、爱情或者生命。问题也不在于这些挫败或者悲剧何时发生,他们总会发生,我们唯有学会直面应对。
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
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的大象”指的是所有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地事实或感受。
举个例子,有一个同事的爸爸上周生病过世了,她非常的悲痛。同事们都不敢提及此事,怕引起她的伤心,因此都尽量选择回避这个痛苦话题。
然而,研究表明作为当事人的那个同事,她的心理活动是她可能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就好像她站在大家面前,而大家却视而不见。因为,有数据表明即便是那些经历过最痛苦的不幸的人,他们也会有倾诉的欲望。
因此,回避感受并不是在保护他人的感受。相反,如果我们抱着关心的态度、抱着与他人联结的态度去聆听,不带任何评判地去聆听,这种氛围反而能够让悲伤者释放一些自己的情绪,并且感到被理解、被关怀。
所以,双方都向前一步,怀着同理心,坦诚地交流,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自我同情
何谓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就是将给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给予自己。并且,自我同情让我们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自责和羞愧。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而且,人类天性中似乎还喜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错误,一遍遍地在大脑里潜意识里蹂躏自己,须不知,有些看似不起眼地错误却对个人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
要做到自我同情,需要先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承认我们人类并非有着完美的认知,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接受这个错误,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善待自己;继而再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等等。
尝试写作。写作是学习自我同情的强有力的工具。因为,把感受变成语言,能帮助我们克服悲剧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把感受变成文字,我们给了自己更大的力量战胜那些负面情绪。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记录每一天做得好的三件事或者是三个快乐的时刻。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将当天发生的3件做得好的,让人开心和愉悦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到这些瞬间,从而心存感恩,同时也会增加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过,“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毫无疑问,写作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梳理过去,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重建面对未来的自信。
结语
我们这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种的挫折和困难,也会面临各种失去和痛苦,苦难避无可避。
但生活永远都不止有悲伤,它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时候,那么就直面痛苦,这样才能走出痛苦。
与此同时,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他人一样。好好爱自己,这是我们获得强大复原力的基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