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定位》这本书之前,它的名字就给我们带来很多遐想,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想定位什么,定位一个产品吗?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市场,亦或是定位营销工作者?怎么样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市场如同战场,而上兵伐谋。象棋博弈中,胜负紧盯将帅,而对局的关键却更在于车马炮的布局铺垫。在市场中掌控顾客的心智就像拿捏将帅,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掌控每一颗棋子的定位,才能将得一手好军。
《定位》整本书都在围绕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想要让你提出的定位表达出一种更清晰直白的解释,深入顾客的认知,去创造一种在心智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日益困难,因此,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来进行连接就是定位的基本方法。毕竟在这样传播过渡的社会,各种广告信息植入又嘈杂又庞大,顾客的心智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悖的信息。比如说电视上的各种商品广告,即不能盲目追求新颖,因为广告受众心中已经建立了固有认知,搞创新的发展空间总是有限的。想要把产品在众多一晃而过的广告里再客户脑海里扎根就得撬开顾客心智了。《定位》里提到进入顾客心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做行业第一名。人们会记住第一,第二,但不一定会记住第十几或几十,领先能带来目光的聚焦。当有了品牌聚焦,产品就相当于这个品牌的代名词,比如说到可乐人们想到的就是可口可乐,凉茶就想到加多宝,这就是领导者的定位。就像书里说的,“在心智争夺战中,胜者往往是进入潜在顾客心智中的第一人。”如果当不了第一呢?第二种方式,就是寻找空位,如果不能在某方面争得第一,那就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的名堂来,也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定位,在一个新的领域中和人们的已有认知进行关联,让人们记住你。书上提到了一个例子,如果问道第二个独自飞跃北大西洋的人是谁,可能除了第一名没多少人对此感谢兴趣,这个人是阿梅利亚埃尔哈特,而她是第一个完成这项运动的女性。这不就是一个新的第一吗?心智之战中,机会会青睐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第一人,或第一产品,第一政治家。寻找出空位,成为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总好过成为大池塘里的小鱼强吧。
要是前两个领域都被对手先行占去,还有第三招,就是重新定义你的对手来创造空位。改变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现有认知,再强化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潜在顾客心中找到位置。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公众说地球是平的,为了说服公众,科学家就得证明地球不是平的这个老概念是不对的。一旦旧的概念被推翻了,新概念的推行就会变得简单至极。在品牌竞争中被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的就比如阿司匹林被雷诺重新定位,泰诺的广告先花大篇幅描述对手阿司匹林带来的胃部不适,引起哮喘或过敏等副作用等问题,才提到针对这一问题推出的主产品,最后打败了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成为解热镇痛剂第一品牌。由此可见重新定位战略的核心就在于解释竞争对手的弱点,以此改变顾客对这一产品的认知,以创造自己再潜在顾客心中的空位,这实际上是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这种做法在传统做法上被质疑是否合乎道德,但在定位时代,广告战中不仅要经常提到竞争对手的名字,还得把大多数旧式广告法则置之脑后。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方的名字在自己的广告中并不少见,这对双方顾客以及所有潜在顾客心中也是一个相当大的看点。
如今定位是全球的营销人都熟知的一个概念,而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是你对潜在客户要做的,是对潜在顾客大脑中位置的斗智斗勇。《定位》整本书都在围绕如何“入侵”潜在顾客的心智来做总结,如何在顾客心智中与众不同。领导者的定位,跟随者的定位,竞争对手,乃至名字都十分重要。保持产品的不断优化,敏锐的竞争意识,牢固自己的定位,才能在这千变万化的竞争中留住顾客心中的位置。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心智份额,这才是一个品牌的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