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把理想生活作为一项目标的话,当下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这一目标的起点——认清了自己起点的现实后,寻找达成理想生活目标的路径,并执拗地执行。目标达成就这么“简单易行”。
你现在有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拿出你所有的一部分、一类别,采取怎样的策略去交换,不断优化你已有之物的排列组合,进而跨到你向往的目标。
以一位刚进入职场的新手为例,我们假定Ta的理想生活的组合是(财富自由、家人健康、关系和睦),而当下的现状,有的则几乎是单一品——仅是时间充裕、精力充沛,技能正在磨炼中。以后生活的一切所欲,都要靠投入时间,将技能变现,形成对他人的价值去换取。在这交换的过程中,是由单一变组合的过程,一路的成长,持续的资产配置。
可实际上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是,看似简单,也不费心力,而能按部就班地达成自己目标的,人群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我们由衷地佩服许三多那从A-Z地啃书、不知疲倦地吊杆。
这一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此外,问题该归咎于客观的外在条件限制,还是自身的原因(或惰怠、或迷失了方向)?
起点的迷失
认不清自己,不敢面对自己的现实。由此,就难有践行的可能,因为一切践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要时时回顾现状、利用现有的存量,若是太薄太弱,就得咽下因不积累而导致惨不忍睹的现状,所造成在践行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和困难重重。
比如,我的最近一篇满800字的文章是10年前的高考作文的话,在这样的写作水平上,注定在10年后的今天,若是提笔写作,情况很可能是绞尽脑汁也吐不出半个字,行文堆砌而毫无逻辑。以这样的自己所写的文字,去对照自己阅读他人的写作。毫不夸张,就是天壤之别。
那么,我还继续么?若是继续,则不断暴露、不断提示自己的现状,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伤疤。若遇上自己还是“表现型”人格的话,那自然而然是逃避,另寻其他可以刷存在感的事去做,继续待在舒适区里泡澡。另外,若我还有攀比心理的话,去跟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比,差距实在太大,对想要赶上的念头就近乎绝望了。
鸵鸟遇天敌,不是迅速逃奔而是拖沓不前,埋首沙堆,也是自我蒙蔽现实的一种。
路径的游离
前路荆棘,路不是现成的,需要自己迈步,需要自己探索。在摆脱了自我,勇于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之后,我们依然做着事,这里有可能遇到一个完美主义的大坑,想着路径的优化,而忘记了踏步走路,或入迷宫了。
诚然,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例子的反面是,怕砍柴的辛苦,而一直磨着刀。磨完刀,还要准备好捆柴的绳索、爬树的腰捆、露宿的帐篷、野外的炊具、探路的明灯……老有准备的。写作也是如此,我得多读一些、积累素材,我得学会打字、换台电脑,我得……有杯咖啡~~
另外,起点低,也会焦躁,以至于动摇了原先笃定的路径,而想另觅捷径。结果是绕个圈又回原地乃至退步。这里不是将不要有个合理的路径,而是经过指点、筛选出一条路径并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成效没那么快显现出来之前,这时,咬咬牙坚持一会儿,或是更好的选择。
事情的演进过程,常不是线性可预测的,而是一条原本横着的心电图,经由你的努力、你的执行,而向上抬升的螺旋过程。可问题是,站在这线条中某一阶段的我,向前望过去,在目力范围之内,往往有可能是向下的;而只能在逻辑推演中可能看到向上的可能,且在看着自己不断努力,短期内可能随之的是不断地向下、恶化。这是,还能笃定么,还能坚守么?
何为目标?
损失分两种:一种是没达成目标,另一种是达成了。没完成目标的我,反思的是自己执行过程之误,并改进方法,是在目标的天花板下,还有提升自我的空间;而达成了目标之后,却也是有必要清零存量之时。
人是容易躺在功劳簿上的,目标达成恰给我们的怠惰一个极好的借口。休息调整是有必要的,但若是久了,则用进废退,再也起不来。过往的成绩越大,就越是爬不起来。
目标的套嵌,不知疲倦地翻越这循环不已的山丘,啥时候停下,就是啥时候衰老的时候。衰老与年龄无关——多数人二十或三十多岁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