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我们
还记得疫情开始之初,那是我高二的寒假,姐姐的高三寒假,弟弟的幼儿园中班。
我从乡下的姥姥那回来准备上网课。一家六口人,连着爷爷,我们住在几十年的六楼房子里。我和姐姐住在一个屋子里,双人床的上下铺。最后,我选择了在两平米的阳台,度过我从六点到晚上十点的网课时间。
冬天确实是冷的,即使在密不通风的阳台,虽然你感受不到风的袭来,但是脚上的冻疙瘩足以明白。
两张板凳拼接成的书桌,我会在边角放一小束满天星,会用黑笔在瓷砖上写下鼓励自己的话,会摆上弟弟做的橡皮泥娃娃。课间,会在另一角铺上瑜伽垫,跟着软件做些运动。在封闭环境下的静好,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都将积累更大的爆发。
但是,疫情迟迟没有退却,一边内心想要自己不浪费时间,抓紧学习,一边却又抵制不了手机的诱惑,两头的挣扎,使自己无法安静下来。终于在一天晚上,我和姐姐的嘶吼将沉闷的空气翻滚起来,但却冲不破疫情对我们的封闭。
接下来,好像是稳稳当当的高三,中间有戴口罩,但是没有居家。
好不容易等到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开学延迟一个月,第二学期直接在家上网课,我们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与交流,情绪的极易波动......本来该和外界有更多接触的日子,却只能这般。
写到这里,我知道很多事情更取决于每个个体,但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大。或许疫情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思考,但是此刻......
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满树桃花,柳叶新枝,去看看自由的鸟儿,游动的鱼儿,去享受春日的阳光四溢,春风的轻柔拂面。
明天,我会戴上口罩找自己的春天,找寻疫情之下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