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谈到对长辈的孝,常有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说法,即最好的尽孝是陪伴。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人到晚年,通常有退休金,而对物质的消费却日渐减少,温饱无忧,健康允许的情况下,行走天下也不是问题。缺少的恰恰是亲情,是与人的交流。当他们腿脚不再灵便,身体不允许参与频繁走到户外的社交,独处便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着这一天的到来,然而一个严酷的事实是,老年人,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在晚年罹患抑郁症,老年痴呆的比例在呈增长态势。
子女忙于工作、家庭和自身无法疏离的社交圈,明显不可能有经常陪伴长辈的时间,而且随着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这一现状将更加突显。孤独将如影随形,衰老将不期而至,这真的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么?
互联网的出现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它的出现,使人与人的交流不必仅依赖于面对面或执手倾谈,只要你会外语,哪怕那个他或她在地球的另一面。各种社交媒体的出现,又使我们毫不费力便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圈子。这时候的你,要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只作看客或听众。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把语言称为交流的工具,而文字的交流功能仅限于书信。它更多地是充当传播知识,实现教化的媒介。而今天的网络书写,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很低,不论你学的什么专业,哪怕你是快递小哥或农民工,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都可以在与人交流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就如同现实中的人群一样,一个人如果要想赢得众人的关注甚或拥戴,必然要有独到的思想,高超的技能,出色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在网络世界里,决定你参与度的就是网络书写能力。如果说,我们曾经把专门从事写作的人尊称为作家或作者,并对他们心存高山仰止的敬畏时,那么今天应该清楚,当你对一条新闻写下感想,当你对一篇文章跟贴作出评论,自己就是这段文字的作者,假如你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同,获得了大量的转发和点赞,你就是这一事件的意见领袖或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倡导者。于是,为了延续这种认同和点赞,你就会自觉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写下更多感性或理性的文字,与更多的人交流······你也许忘了一件事,这时的你,正一个人面对电脑或智能手机,可是你感到孤独和寂寞了么?
可以大胆设想一下,今天五六十岁,已熟练掌握网络书写的人们,几十年后,当他们八九十岁时,每人面对着一个终端(真的不敢说那时也许是取代了智能手机和电脑的什么东东)聊新闻,侃时事,抒发生活感悟,那将是怎样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