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后,天气愈发地冷了起来,路上行人匆匆,却少了许多低头族,不再一边走一边看手机,两手插裤兜里,小跑着前行。牛毛细雨不停地下,一只手撑着伞瑟瑟发抖,呼呼吹来的寒风打在脸上,感到一阵阵的冰凉。
天冷了,不再是那个穿着短袖雷厉风行的少年,大家都换了毛衣和外套,或加了羽绒服,准备着迎接冬天的到来。还有少部分人还沉浸在秋日的余温之中,殊不知号称春城的昆明寒冷也来得那么匆忙,让人猝不及防,来不及添一身衣袖。
办公室关闭了夕日透风的窗户,仅开着大门换气,衣服穿得厚厚的,早晚冷的时候还需要加一个取暖器,身后的窗户似乎还透着凉意,缝隙里会偷偷地跑进一丝凉风。温暖让我们不再想多动一会,总想好好待着,中午吃饭时候,同事们还在不切实际地幻想,若是有一床温暖的被窝盖着,再好好睡上一天该多好,冷天,总是懒惰的,不想出去吃饭,点外卖;不想炒菜,一家人煮火锅;不想出去运动,待在家里取暖。
晚上不想睡,烤着火刷着手机,想到被窝也是冰凉的,不想去触碰,需要早早地安排上一个电热毯子。早上调好的闹钟一遍一遍地嘶叫着,对懒惰的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喊,关闭闹钟,抬起头看了一看,窗外还是朦胧细雨,天气更冷了,心想,再睡会吧,等再次醒来,发现已经睡过了,匆忙地洗漱完,路上加速地开车,忽视了下过雨后像涂抹了油一样湿滑的路,心里想着不能迟到,一定要赶上最后一分钟打上卡。来不及吃早餐,一个饥寒交迫的早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对,这就是冷天的拖延症,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或者是计划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早上不想起床,一而再地拖延,很多事情不想去做,不想动手,不想动脑,冷天本应该是让我们反思的时候,因为低温让人更加清醒,让我们反思阳光之后还可能有寒冬,不是去拖延,去逃避,去等待下一个春天。
早上6点,闹钟响起来了,穿好衣服后,再去拿那个声音越来越大的手机,因为我把它放得远远的,非得起床走几步后才能把它关闭,不能再偷懒,6点半要去打卡,一个早起学习的社群,我们一群人互相督促着学习,通过早起训练调整我们的生物钟,让早起成为习惯,开始阅读或者写字,就这样执行下去,不再急急忙忙地洗漱,不再慌乱着赶去上班,治疗冷天的拖延症,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早起不懒床,我想这是治疗拖延症的开始。
冬天快到了,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放下拖延,调整心态,更努力地去工作,去学习,在寒冬的时候不能再患得患失,更应该去学习,去努力提升自己,让我们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不再错过每一份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