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半句,延续了昨天的。
其实在这个时代里,聪明这个先天因素会越来越弱化,被强化的是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
这里有一个假设,是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无知。
当我们谈论0.0000001这样的数字时,我们说它几乎为零。
而当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整个世界存在的知识总量相比时,还要低于上面这个值,为什么我们却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呢。
当接受了无知假设后,面对的是昨天谈到的近乎无限的信息维度,于是,一脸懵逼。
当供给无限丰富时,被供给的商品价值,可能比不上提供给你的建议本身值钱。
这句话也好理解,为什么网红那么值钱,因为TA们告诉你应该买什么,而不用你费尽心力去近乎无限的商品世界里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挑选。(当然,你也可以用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的“时间战场”逻辑去理解)。
不限于上有形的商品,无形的知识和信息同样适用。
你是否发现周围突然就火爆了一堆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个人和平台...
平台型的:罗辑思维/得到,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有书...
个人:李笑来,古典,成甲,彭小六,秋叶,萧秋水...
拿这些个人为例,你可以叫他们斜杠青年,也可以叫他们知识网红;他们有的擅长拆书,有的是PPT大师,有的长于知识管理,有的在时间管理上造诣颇深。
而不论哪样,一旦你follow了,便很难再离开,因为他们让你在面对近乎无限的知识和信息面前,变得稍微...没那么...一脸懵逼。
回头来说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吃书!
一周一本的是起点,一年100本的是中段,一天一本的大神一箩筐。
想想去年连20本目标都没达成,也是惭愧到把脸别裤腰带上去了。
真的,不是你不够聪明,只是你真的无知,或者你对自己的无知尚一无所知,因此你一次又一次放弃了应该用来读书的大好时间而已。
时间是一切的良药,对于治愈无知也是如此;前提是,你从现在开始,放下阴阳师或者炉石传说,捡起Kindle。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