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家中对长辈呼来喝去,到在地铁上追逐打闹;从看到什么都想占为己有,到随意丢弃不喜欢的食物和玩具;从不会照顾他人感受,到遇到难事退却、遇到责任推卸……当代小朋友身上缺乏规则意识、缺少节约美德、欠缺感恩之心的问题数见不鲜,这是家庭教育不足的体现,也是社会教育理念不正的警示。追本溯源,问题得症结在于大众对于成人教育仍停留在学习知识的浅层次。何为真正的“成人”值得我们反思。
孔子论及成人之学时认为,“成人”不等于“成年人”。成人是指形成成熟完整的人格,它包括“知”、“不欲”、“勇”、“艺”、“文”的全面发展。我深以为然。没有知识的积淀,我国不可能完成嫦娥奔月、蛟龙探海的伟大壮举;没有“不欲”的定力,社会上就会充斥着“老虎”和“苍蝇”;没有“勇”的气度,我们就不可能战胜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护佑百姓生命安全。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还是个人成就,都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
成人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学习则是成人路上的指南针。置身民间婚俗活动现场,让我们体会到源远流长的礼仪知识;走进航天研究院,通过亲手制作航模,激发青少年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劳作于乡村田野,通过锄地、插秧形成珍惜食物、尊重劳动的优良品格。可以说,成人的每一步都受到所经历事物的影响,文化、文明、经济、生态是每个人成人之旅的必修课。
我们因学习而成长,深受学习过程的塑造。由此而言,学习方式方法举足轻重,学习氛围不可或缺。
发挥学习的塑造作用,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学以致用是关键。古人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学习不仅在听到、看到的接收过程中,也应在零距离接触,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的感知、思考和觉悟里。应当看到,在各地广泛开展的研学活动中,走进孔子故里,礼仪思想蒙以养正;深入新农村,劳动最光荣理念深入人心;参加集体游戏,团结就是力量责任意识深深扎根。实践的意义就在于,让冷冰冰的知识变为可感可知的当下,让陌生刻板的教导变为具体真切的生活,从而让人记忆深刻,受益终生。
发挥学习的濡染功能,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培植成人氛围是基础。当下一些教育机构唯利是图,收取大笔费用却惰于培养学生能力;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存在设施设备不足、管理落后、不能满足求学需求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政府要加强规范教育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公共服务主体,要加大课程和研学产品研发,做好文明的“翻译者”,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讲解,做好价值的“分享者”,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化互动体验,做好文化的“传承者”。在全社会形成合力,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有质量、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
“芊芊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只有学生们用足日积月累、勤学好问的“潜功”,社会下够春风化雨、百年树人的“帮功“”才能造就人才辈出、群贤毕集的“显功”。以力学笃行为桨,扬社会同心合力之帆,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我们一定能乘风破浪,到达人才大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