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牛市口有一家老面馆,面比较劲道,每天来此就餐的人络绎不绝。
老板不善言谈,憨厚老实,可是我们看他周围的招牌上却经常悬挂着一幅幅酣畅淋漓,墨迹未干的书法作品。原来他是一位酷爱书法的自学书法者。
店里人不多的时候,我几次见他取出毛笔,储墨小碗,毛边纸和字帖,在桌上铺点油纸,据案书写。看他写的还是有一定的法度。我问他向谁学的,他说自己看着喜欢,就这样买来字帖临写。
他里边的招牌经常也换,我们看他的楷书也不错,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一定的基础,他说他最爱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我们看他的各个方面的基础都不错,而且连自家招牌,他也用自己的书法来写,给人一种亲切感。他的字如同他家的面,老味道,价廉味美。
我没事干,就喜欢到他家里面去吃碗面,为什么呢?不仅是因为他家的面是老字号,价廉物美。还因为随时可以看到他有更新的新的作品,篇辐一般不大。大家看这就是这两天拍的两张照片,常换常新,而且让我兴起一种钦佩感。
他这样练习不辍,不过是缘于自己的爱好而已,和我们周末喜欢钓鱼,喝酒喜欢划拳一样,不求出名成家,不求加入国展,对这样的草根书法家,我们表示深深的钦佩。
前两天在报刊上看见报道一位年青的八零后书法家,说连做梦都嘶吼:我要入展。记者或许感觉这是正能量,弘毅大道。我个人却觉得有点走火入魔了。不管他是硕士还是博士,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研习书道,我却觉得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有时过度执着,难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君不见多少成名的老书家晚节不保,丢人现眼。丑书横行无忌,很难说不是在这样的土壤上产生的,人有病,天知否?
虽然面馆老板的字还不够成熟,离卓然成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他的字,我们已经明显看得出来是有一定的基础和功力的。古人云技近乎道矣,技尚属细枝末节,直道而行,方近大道。
他在小面馆据案而书的身影,让我想起他一句诗,他也曾书而悬挂于墙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希望他能继续写下去,不忘初心,也希望大家看到他的故事之后能够起到一个励志的作用。
书法路上,风雨同行,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