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读后感

见路不走!——《天幕红尘》教会读者思考。

《天幕红尘》这部作品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知识,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怪自己愚钝,许多内容一时无法理解,需要查阅资料,反复琢磨。甚至中途一度放下书本,消停了好一阵子,做好准备,才又拿起书,翻到折页之处,继续往后啃。不管怎样,总算是硬撑着看完了。对,仅仅是看完了,太多太多的内容还需要慢慢消化,只能谈谈初感。


书中的核心思想是“见路不走”。这个词来自主人公,叶子农——将军的后代,但父母都在那场运动中受到迫害,虽然后来平反了,但这无疑对主人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父母离逝,自己流落街头,但父母却丝毫没有怨言。于是主人公花费20余年致力于研究父母宁愿舍弃性命也要坚持的那个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早就讲“实事求是”,究竟什么是实事求是?百科词条的解释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好像很容易,触手可及;好像又很远,不可企及。或是说在嘴上很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云里雾里。

1988年,《红旗》杂志改名为《求是》,这是为了适应改革新形式的要求,也更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书中用“见路不走”来解释实事求是。“见路不走”这四个字,对我而言同样很难理解。


大家都说手工面比机器面好吃。为什么好吃?

因为人工揉面更到位吗?那么人的双手会不会累?揉面师傅有没有揉不到位的时候?换成机器是否能达到手工揉面的效果?

因为面条的粗细、宽窄?那么切面的手有没有失误的时候?换成切面机是否可以统一标准?

因为火候?那么煮面的师傅有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没有开小差没掌握好火候的时候?换成机器能否实现火候一致?

如果说,对于上述问题持肯定态度,那么手工面就不一定比机器面好吃!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条件因果。如此,就有可能设计制造出一种机器,理论上可以做出和手工面一样好吃甚至更好吃的面条。并且,只要保证了原材料的一致性,这种面条就不再依赖厨师!这就是“把一碗手擀面以更有竞争优势的成本无损复制而可能乘以最大市场系数。”


有路为什么不走?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但别人走的路并不一定适合你,也不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走了,这条路就是正确的路。

有路不走?难道要都要避开他人走过的路吗?完全自己去拓荒开路?是要搞标新立异么?

“见路不走”,这是主人公研究马克思主义20余年的收获!大意就是不唯经验、不唯教条,不搞标新立异,就讲条件和因果,就讲规律。也就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


以下两个命题,能否驳倒?

1.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2.唯有变是不变的。


假如有一天,我发现身边出现这样的现象——人不为财死,鸟不为食亡。或许我不会再太疑惑,因为人活着,真的是“人各有志”。

《天幕红尘》,这是一本烧脑的书,至少于我而言是这样。但这本书确实很值得逐字逐句阅读,细细品味。这是阅读作家豆豆的第二部作品,越发对这个作家感兴趣。此书完成于2011年,却在书中早已道出中美贸易战的必然!作者思维的宽度和深度,着实让人佩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又花了两天时间把《天幕红尘》看完了,说不清楚什么感觉,静静地躺在床上,难以抑制地悲伤,好像...
    君陶陶阅读 5,695评论 2 3
  • 《天幕红尘》是作家豆豆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因为看了《遥远的救世主》,觉得作者的思维、观点很独特,就想要更多地了解一下...
    田_52ab阅读 1,071评论 0 3
  • 早些年受朋友推荐看了电视剧《天道》,对其中所阐释的佛道哲学印象深刻,基于对作者豆豆的好奇顺藤摸瓜又购入这本《天...
    张律阅读 10,601评论 4 8
  • 从《遥远的救世主》到《天幕红尘》,作者豆豆实际上用不同的小说表达了同一内容——实事求是。比之《遥远的救世主》,《天...
    扶风长天阅读 2,936评论 1 5
  • 书名:《天幕红尘》 类型:小说 作者: 豆豆 内容简介: 《天幕红尘》除了继续保持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
    王咨翩阅读 5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