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方知书味

        在教学中摸爬滚打,在生活中历练磨砺,当我直面生命种种时,我忽然发现,原来过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式的读书,读的是少年滋味,过于仓促,虽有益于开阔视野,但是不反复读,不深入思考,难得精要,更难谈继承与创新。

        青春留笔,笔墨已淡,剩下或深或浅的阅历。我不禁感怀良久。平复浮躁的心灵,深深地去感受,体会。相比十多年前看《平凡的世界》,现在阅读却更感真实、深刻。少安是一个很早就在岁月的熬煎中成熟的、勤劳而倔强的农村少年。作为长子,他扶携他的家庭,辍学为弟弟……我的母亲曾和阿姨因小事谁也不理谁,我也因此与阿姨家疏远。去年,阿姨被查出子宫癌(中晚期)。都说“血浓于水”,想想过日子都不容易,相互扶持着总要好些吧!我把侄女接过来,照顾她的生活、学习。读书加之阅历审视,《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了维护亲情。


       《教育家成长系列丛书》里面有魏书生等的翔实案例,又有其特色的理论。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语文的知识结构,利于中学生学习,但小学生——结合当下的预学先导,让中高段小学生提出问题,预习字词;结合当下课文,根据单元主题立知识树,是不是也可以?我揣摩着,实践着。这不是继承中的创新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