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篇—那解不开的乡愁

      2025年5月3日,驱车三百公里来到了湖北省宜昌市,这里的三峡水利工程远近闻名,一路上抱着对三峡的期待,忘记了长途跋涉带来的肌肉酸痛,导航最后的计时象征着我们即将到来的胜利。

      我们一行人计划着先到经过的屈原昭君故里秭归县看看,还没到这座城,就被路边一车车黄澄澄柑橘吸引了视线,文化底蕴如此丰厚的县城与这一车车柑橘好像十分违和,下车浅尝一口,老板不吆喝不坐地起价,告诉我们尝得不错再来买,酸甜多汁的口感,让我忍不住买了几个尝一尝,后来了解到秭归县也是柑桔大县,也是这一县城的支柱产业,秭归人不弄虚作假,不强卖强买强卖,踏踏实实用自己的产业打造柑桔强县,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怎么会如此呢?

      秭归县还有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名曰“三峡移民博物馆”,免票刷身份证即可参观,一进去昏黄的灯光,灰黑的背景墙,显目的文字,这些不都是各色博物馆的老套的设计吗,我百无聊赖,再往前走有了车铃声、打铁声、吆喝声,引入眼帘的是一间杂货铺,里面有各色的五谷,有维持生计的米面粮油,有形有声的设计让我开始慢慢沉浸下来,稍走几步看到了一群纤夫的雕像,他们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四肢着地,全身舒展到最大,仿佛要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交给这个这根纤绳,前后齐心劲往一处使,四周传来河水哗哗的声音,顿觉纤夫们的力量于无形处化为了有形,仔细一看这些纤夫们身上并没有穿上衣,难道他们是觉得是尽力气之后方便散热吗,后来根据简介了解到,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有一件衣服能蔽体实属不易,穿上后再用劲拉纤绳,衣服少不了会磨损,这样浪费多可惜,所以宁愿用自己的皮肤去磨,是啊,他们怎么不是在鬼门关里刨食吃,在刀尖上讨生活呢!

      这一博物馆还有一重大主题—移民,三峡移民,是20世纪中国最悲壮又最温情的史诗,他们用“搬空一座城”的代价,换来一座改写长江命运的水利丰碑。建造三峡工程,需要搬迁无数周边的居民再来修建,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十分困难,在这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生活着,早已把自己的根自己的魂扎在了这一片土地上,他们要舍弃的不仅是陪伴自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他们将远赴江苏、湖南、上海、广西等13个省份,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土重迁,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舍弃自己的小家成就我们的大家,在这群搬迁的百姓中,最小的只有18天,最大的却有91岁,一个抱在襁褓中,跋山涉水来到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扎根,懂事起就再也没有故乡的记忆,一个阔别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家乡,直到死去也不能落叶归根,百姓们太难割舍这份感情了,甚至临行前装着家乡的井水,捧着脚下的黄土,还有的将柑橘树也带走了,那时候通信并不发达,很多人一别就是一辈子,你看,我今天买的柑桔怎么不是那些搬迁的百姓留下的一份份乡愁呢!




        后来,我再看山峡水利工程这个庞然大物,我不知用何种言语形容,是感叹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们的精神,还是赞扬国家水利工程的建设,让千家用户有了用电的保障,宜昌,这座来电的城市,水力发电,发的是万家灯火,舍的却是移民们解不开的乡愁!

 



                                  ——  2025.5.3 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篇·村庄沦落 玉水坪是一个好地方。 当然,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国土之上,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好地方,没有一...
    梁长一阅读 85评论 0 1
  • 我是丹江口水库库区移民二代,也是疆二代,随着年龄的长大而愈发体会到故乡的吸引力。为了留住父辈的记忆,做一个不忘祖的...
    定慧生dhs阅读 301评论 0 0
  • 有许久没有回故乡了。1997年,16岁的我外出读书,算是正式离别了故乡。虽然后来放假偶尔回去,但所有的记忆都...
    玲子123阅读 83评论 0 2
  • 那想回又回不去了的故乡 乡愁是杯甘冽的酒,饮之辛辣,却回味无穷;乡愁是汪清澈的泉,观之到底,...
    东方龙刘有龙阅读 1,465评论 0 2
  •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大兴安岭地区鄂温克族生活和经历的小说。作家被一位鄂温克族画家吸引,进而有机会采...
    金汐月阅读 5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