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第一天,我就忧伤了。虽然写了一篇还算满意的文章,看了很多温暖的文字,心里总像缺少点儿什么。
先让王小波陪伴:
“爱呵!爱!”
“你好哇,李银河!”
“我想,我现在应该前进了。将来某一个时候我要来试试创造一点美好的东西。我要把所有的道路全试遍,直到你说‘算了吧,王先生,你不成’为止。我自觉很有希望,因为认识了你,我太应该有一点长进了。”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你把它放在哪儿呢?放在心口温暖它呢,还是放在鞋垫里?我最希望你开放灵魂的大门把它这孤魂野鬼收容了。”
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呵,爱哟,爱!在生存面前,它显得多么奢侈。在生活没有根基的时候,爱一个人也就没有诺言,所以我们也不会相信,唯一清醒的,是我们内心的觉醒。
记得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大多都在在别人看来受罪地走在路上,感受着车流和人流。今年因为疫情,学校里发了相关文件,五一一定不要出省,不然孩子复学都成问题。公司里也发布公告:“经开区发文,五一放假期间不要离开大重庆,离开了重庆的回来要做核酸检测,上班全部扫二维码检查。”
昨天有人在三亚,发图片吃着海鲜吹着海风,我们不禁感叹:“这种情况他还敢去外面跑呀?” “想出去耍耍也好,到那边隔离14天,看一下外面的形式,到时候还可以做点业务。” 有人很不理解:“整天挣那么点工资,还喜欢到处旅游。”听到这些言论,我不禁有些愧疚,我也是一个热爱穷游的人,如果没有和祖国大好河山相伴的日子,活着就失去了意义,我的灵魂就会枯竭。
放假之前,我仍然不断搜寻着大重庆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四面山、酉阳桃花源、乌江画廊、金佛山、山峡……幻想之后我又后悔了,尤其当我想要约一个伴儿的时候,不得不去想他人的处境。有很多困难我们要面对,怎能只管置身于山河?有些风景,只能错过。又一次,只好安慰自己了。“我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我喜欢的东西很贵,想去的地方很远,我喜欢的人很优秀。”
疫情之后的假期,我们都还没有适应。我又一次听到自己对远方渴望的声音,我还看到自己为今天一个小单子赚了一点小钱而兴奋,我还感受到自己想要让一个人也能实现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梦想。
我听到劳动人民的心声,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乡趣是我们永远的话题。采摘桑葚的喜悦和垂钓的欢娱,城里人穿着长裙走在乡间小路上,心甘情愿被乱草刺伤。城里人忆苦思甜地去到田里栽秧,到坡上寻找到鸟蛋。我还看到玉米和黄豆从杂草丛中冒尖出来。
有那么一刻,我不再去想到不了的远方了,静下心来,让书籍作我最好的陪伴者。像王小波那样:“我现在正在看《大卫·科波菲尔》,真是好书。我现在看得进这样的书了。他们对人们怀有多深的情感啊!现代作家们对别人永远不及对自己的八分之一关心。我因为这个恨他们。他们写自己的满腹委屈,写自己的无所事事,这怎么可以呢?人不能不爱别人啊。”
我想我还没适应疫情之后的假期呀,但我只能努力去适应了。
文/何婉仪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