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心态养孩子》一书的品商一章中,作者提到面对国内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我们要有勇气去逆流而上。
读到这里,我感慨万千,仰天长叹。为自己的观点得到共鸣而欣喜,也为不确定的艰险前路而万般纠结。
为孩子内心的丰盈而教育,这是我在做母亲的这些年的行动纲领。我尽量从人心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角度,去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格,而不是一时可为人称道的技能。孩子的兴趣班不是为了考级和表演,而是为了发掘和打磨他的天赋,培养勇气、耐心、创造力和审美力。
当然,我也没有着意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学科教育,除了尝试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在渗透,没有教过他识字、算数。短暂的幼小衔接,是放在一个很有爱心的老师那里,寓教于乐,接触了一点小学的课程。我以为,这就够了。
事实是,入学2个月以来,我和孩子整晚整晚疲于应付所有的作业和打卡,连孩子最爱的亲子活动——睡前阅读时间都被作业挤占。孩子却依然变成了班上语文、数学“垫底”的娃。拼音不会、书写不行、口算不过关、作业未完成、练习卷不交。老师三天两头钉钉我,要求我给孩子加强拼音训练、增大识字量、报书写班、纠正他课堂上的小动作、以及让他学会交作业。
现在,只要钉钉上看见语文、数学老师的消息闪动,我就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知道准没好事。
没有主动顺流,最终还是不堪重负、被迫随波逐流。请家教、报班,每天练习,逼着孩子把所有的卡都打完。卑躬屈漆,彻底臣服。
为什么?我含泪问自己。
我相信我的孩子,因为拥有优良的品格,学业一定不会太差。他英语学习的成果,就是例证。然而,孩子班里的老师他们不会懂,他们大快朵颐地享用着一堆抢跑的家长捧给她们的速食福利,把课堂上本该教授的基础知识一笔带过,迫不及待、兴致勃勃地用各种测试给孩子分出伯仲。他们不允许我的孩子在一堆抢跑许久的孩子中暂时落后。
直到有一天,孩子告诉我说,班里有同学说他是“超级学渣”。我惊觉,童言无忌。我的娃,被我“坑”了。
取消所有的的兴趣班,每天晚饭过后,强迫孩子停掉手中正在制作的小发明,匆忙把他按在椅子上,让他的小脑瓜三、四个小时满负荷运转,只是为了孩子不被边缘化,不被贴标签,不要在他的花苞尚未萌出的时候,被一场疾风骤雨打落。
看着11点才入睡的孩子,好心疼孩子的眼睛和睡眠时间。6岁半的他,每天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了12个小时。然而,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时光,会成为孩子童年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