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讲过一个类似的事件,我有一个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的朋友,曾经跟我谈到了他的学生中成绩垫底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家庭可以说是中国的1%,父母都是985学校毕业的学霸,一位职位到了副部级。在大众的观念里,这对父母当年也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拼杀过来的,有着妥妥的双学霸基因加持,单靠遗传他们的孩子也应该是十分聪明的才对,何况这种家庭能给的教育资源,必然是顶级的。
但是事与愿违,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惨不忍睹,不管这对学霸父母怎么给孩子安排辅导班、请私教,甚至请我朋友这种名师,自己已经身居高位,还是耳提面命,什么招数都使尽了,就盼着成绩能有所起色,但是每次考试的结果,这个孩子成绩那叫一个稳定,每次都是班上最后一名。这让孩子的父母甚是苦恼,却又不甘心,对孩子的管教愈加严格,可是即便如此,这个孩子就是不上道。
其实这孩子的情况并不特殊,我知道还有很多家庭都面临这个问题,而在我看来,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压力因素
首先,即使成了中国家庭的1%,学霸父母也是有教育焦虑的。因为在我们这一代国人都十分认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当然包括那些已经“成龙”“成凤”,成为中上层阶级的的学霸父母,“我自己很优秀,那么我的孩子必须也要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才可以”。父亲产生儿子,反过来另一面是,儿子也产生老子。一旦孩子不够优秀,就很容易让别人认为学霸家长是伪优秀,这一下子就把这些好不容易成龙成凤的父母打回了原型,怎么不让人焦虑?
不过家长们焦虑只是一方面,除了尊严和面子以外,他们更多的是担忧。学霸家长往往更加担心阶层下滑,因为如今社会中,提升阶层很难,阶层下滑却很容易。现实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县城学霸,这些县城学霸凭借学霸基因优势,凭借自己的努力跨过高考的门槛,考入名牌大学,从县城来到北上广,跻身大城市,他们最焦虑的是什么?是子女还要重新来一遍自己的历程。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所处的阶层是不稳固的,举个栗子,江西省宜黄县失联九年的高考状元杨仁荣。这位昔日天之骄子大学肄业后开始创业,却屡遭失败,于是多年不敢回家。“大学肄业”“创业失败”,高考状元杨仁荣从天之骄子到跌落云端不过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这正是很多学霸家长所担心的。
“富不过三代”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所有家长头顶悬着,不止是富不过一代,甚至连二代都可能富不过去,怎么不令人担忧。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还是一个阶层流动非常频繁的社会,如果这些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即使有座金山银山,将来也必然会是社会地位下滑的结果。创业容易守业难,不光是学霸家长,其实所有的家长都一样,他们大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增长期,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上升的,但是这些孩子的未来,还会有这样的幸运吗?谁也难以预料。所以他们拼命的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拼命的给孩子灌输学习的必要性,然而物极必反,越是这样强硬的给孩子施压,孩子反而越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就是目前家长们陷入的一个恶性循环。
家庭教育因素
现在有着高知识水平的新一代父母,实际上依然不懂教育,即使你在公司里边是领导,管理手下员工的手段一流,但这些只适用于公司管理,却不适用于管教孩子,教育是一门专业且高深的学问,没有受过专业指导,没有潜心研究过的人是很难掌握的。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们不断的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管教孩子,要求孩子。他们的这些教育大多是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自我期待,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越高,给与孩子的压力越大。对于孩子来说,过多的压力其实并不能成为动力,而会成为一件枷锁,你以为你是在给孩子创造条件、指明道路,事实上却是在驱使孩子带着脚链跳舞。
基因因素
很多人还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学霸家长智商很高,那么孩子应该也有学习的天赋才对,其实这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个伪命题。基因其实并不能决定什么,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说法,智商只是一个中度可遗传的属性。换句话说,智力的变异中大约只有一半受遗传因素决定,剩下的一半就主要看环境因素了。对学霸爸妈更不利的是,遗传有一个向均值回归,也就是向平均水平靠拢的趋势,这让他们的孩子在智力上很容易跟不上他们的脚步。达尔文的表哥高尔顿注意到,人的身高和智力也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他进一步发现,身高和智力等代际遗传特征都会向均值收缩,也就是说,当上一代偏离均值太远时,下一代往往会更加靠近平均水平。所以说,别怪孩子不聪明,要怪就怪学霸父母太优秀,进化论的神秘力量要把孩子拉回平均线。
杨澜说过一句话,做妈妈的不要太紧张,不要对孩子太苛刻,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一位心理专家还说过:“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有些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对于父母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是给与孩子需要的关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他。
能不受伤害的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