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咱不说这个概率准确不准确,但它至少道出了一个事实——遇到真爱,很难。获得爱情,难;将爱情延续,更难。我们该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爱情最好的模样又是什么?今天每日精进介绍的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好好说说这个问题——《爱情社会学》,作者:孙中兴。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这不是一本“撩妹指南”,也不是一本“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才幸福”的恋爱宝典。相反,它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它可能没法直接帮你找到心仪的对象,但会带你重新审视“爱情”这个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情远不是两个人的感情这么简单。爱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过程,可以分为开始、维系、结束三个阶段,也会涉及到竞争、权力、金钱、道德等不那么浪漫的东西。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文艺青年会说“不需要”,但社会学家告诉你——需要。我们被一个人吸引,无外乎以下六个原因。只要满足其中一种,爱情就可能产生。
① 外貌,指对方的长相、身材、衣品等;
② 临近,指对方经常出现在你视野中;
③ 诱发,对方的行为、话语对你产生了影响;
④ 互惠,能互相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帮助;
⑤ 相似,爱好或三观相似,有共同话题;
⑥ 阻挠,这一点出人意料,但统计发现:外界越反对,爱情双方反而爱得越深。
真正完整的爱情,由三个要素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亲密,缺少激情,容易有第三者界入;如果只有激情,很难长时间维持;如果只有承诺,爱情就太空洞。生活中,大多数爱情的破裂,都源于这三要素的缺失或不平衡。只有两人共同构建起一个“等边三角形”,才可以说找到了对的人。恋爱中,有些人希望每天黏在一起,有些人想要个人空间。本质上,是因为双方的“依恋风格”不同。只有了解自己和伴侣是哪种风格,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
① 安全型:既相信自己,又给予伴侣信任。既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又善于发现伴侣的情绪变化。这是最理想的风格。
② 回避型:对独立的重视超过与伴侣的亲密。过度亲密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所以对伴侣并不坦诚,往往选择保持一定距离。
③ 焦虑型:敏感又焦虑,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爱自己。需要伴侣频繁地示爱,反复表明自己不会离开。
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爱情也避免不了结束。最理想的结束当然是携手到老,因死亡而分离。但生活中,有很多爱情以分手结束。很多人觉得分手后两人不再见面,甚至互删了联系方式,这段爱情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只有在回忆这段关系时,能够坦然面对,既不感到眷恋,也没有懊恼和悲伤,这段感情才算真正终止。因爱生恨和失去后才懂珍惜,都不算爱情的真正结束。分手为什么会让人痛苦呢?不是我们不够坚强。从社会学角度看,痛苦是必然的:恋爱时有了男女朋友,我们的社会角色变多,自我的范围扩大,所以会让人快乐;分手后这些角色丢失,不得不重新面对缩小的自我,自然让人不快,甚至自我怀疑。所以,恋爱时,保持自我的完整,不要让男女朋友的身份成为你唯一的标签;分手后,坦然接纳自己的脆弱。正因为爱情很美好,所以很多人在追求和维系爱情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三种误区。
误区一:不恰当的追求。这常出现在爱情开始阶段,而且是单方面的。比如,尾随爱慕对象、在公共场合做出让对方尴尬的举动、打电话骚扰对方等。基本都是隐藏在爱情名义下的违法行为,如果遇到,及时向周围人寻求帮助,不要犹豫。
误区二:蔑视的态度。实验显示:一段感情中,最致命的态度就是蔑视。只要一方开始用蔑视的态度对待另一方,这段感情基本就走到头了。虽然双方在性格、财富、家庭等方面都会有差异,但这些差异不应该被带到爱情中。健康的爱情,双方一定是地位平等,彼此尊重的。
误区三:权力争夺。听起来不可思议吧?但事实上,很多情侣吵架都是在争夺权力——因为你爱我,所以就要听我的。这种恋爱关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要长久维系自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明白,爱情不是依附,不存在一方的绝对主导。
过去人们常追求“泥巴爱情观”,渴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一方完全依附另一方,分手就活不下去。这样的爱情很热烈,但事实上却很不成熟。真正成熟的爱情,应该是“钻石爱情观”——双方像两块钻石,各自独立而完整,但切面又能最大程度契合。相互独立,但又合二为一;自我成长,而又相互促进。
如何经营一段成熟的爱情呢?让我们记住一个大准则:平等对待,共同奋斗。在一个人生大目标下,培养共同爱好、多聊共同话题,给爱情提供持续的活力。用相互赠送小礼物、一起出游等活动,激活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爱情的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