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一初中同学很先进。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的起跑线,后来他就超车了。
我们读高中,他结婚了。我们读大学时,他孩子出生了。我们大学没毕业,他二胎了。我们结婚了,他离婚了。我们有孩子了,他二婚了。这节奏,我们永远都跟不上了。
后来问及他离婚的原因,说是性格不合,我们似懂非懂的点头。
直到最近,才慢慢想明白,在婚姻中不舒服、各种不合适可不一定是性格,原因多着呢。
回到家,我喜欢换上拖鞋,换上睡衣,洗脸刷牙,然后做点喜欢的事,不管是干家务还是看会书,都让我放松,感到幸福。
我老公回到家,程序不一样,他把鞋袜脱下来,把带着臭味的袜子放在客厅,然后去洗脚,顺便洗手洗脸,随后就一直光脚在屋里走来走去,找个舒服的姿势看电视玩手机。
因为他的臭袜子和不刷牙,跟他理论过许多次,但是都不见成效。
这就不是性格了,这属于生活习惯。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很多文章,类似于细节可以看出一个男人爱不爱你。
还有一个段子写的是某一个明星,就因为她爸爸朝她妈妈的兰花里弹烟灰,最后离婚了。
这些故事让我们越来越挑剔,感觉身边的人处处毛病,不懂自己又没情调。但是越久越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我们不能只站在女人的角度来谴责男人。
我们的生活习惯是不是也不被对方喜欢呢?只是男人没那么敏感,所以不说罢了。
还有一种不合,是认知不合。
你认为画个妆喷点香水出门,是对别人的尊重。他认为描眉画眼的都是妖艳贱货。
你认为马云是互联网时代的英雄,他认为马云是傻子。
这都属于认知不合。认知与价值观相关,价值观又受到生活阅历的影响,所以很难改变。
然而生活的久了,认知慢慢就会同步的。现在我爸说个什么事,我妈都特别认同地点头同意。有时也让我很无奈。
最后才是我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格。
你被欺负了,他先把对方揍一顿。或者你受委屈了,他劝你忍一时风平浪静。
暴躁、懦弱、抑郁、风风火火、优柔寡断,这才是性格。
性格不同,应对方式不同,古圣人孔子早就跟我们举了很好的例子。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你应该首先向兄长请教才对。”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回到婚姻中来,你觉得两个优柔寡断的人更适合生活在一起更好,还是一个果断一个犹豫不决搭配更好?
如果一方很懦弱,就应该有一方鼓励他不断前进。如果一方很莽撞,就应该有个慢性子来平衡一下。
性格相同的人会成为朋友,互补的人更适合成为夫妻。
这么久,原来我们都错怪了性格。
婚姻确实有许多不如意,生活喜欢不同,认知不一致,性格不同,这些都让你很不舒服。
但我们需知,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
结婚前请睁大眼睛去分辨,结婚后最明智的,是睁只眼闭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