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吃土了

文      梁树丽

看房之后

“看来以后得过吃土的生活了!”

说完这句话,我们三个人都笑了。

虽然夹杂着一丝酸楚和无奈,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我们设想着未来可期的美好,以及对退休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性格决定行动,果真没错。

中午邀请诗云来家吃饭,闲聊的时候我插了一句买房,然后就想起新一街那个小区有小面积的公寓房,大概四十多平米的样子,可以设计成复式的上下两层。

这个房子我很早就知道,只是从来没有想过去看,今天随口一说,突然便来了兴致与冲动。刚好老李今天休息,我们三个人便有了一样看房的想法。

人,这辈子总是会被困到房子里。

上次在寝室我们几个讨论孩子的将来,立刻达成共识,必须给孩子备房备车备票子,否则找对象不容易,这是如今的结婚必备硬件。我想这句话可以转换成if的用法,如果你没有房子,车子和票子,那么你很难找到对象。

我突然发现我们做家长的总是会不由自主陷入焦虑的漩涡,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了焦虑,一直到孩子长大,或许只有我们闭上眼之后,这样的操心才会真正结束。

我们焦虑,自然是我们不相信我们的孩子足够优秀,不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自己去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希望倾尽全力给他们最好的拥有,我们的爱都在外放,但不知有一天孩子会不会对我们有所馈赠,或许,我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太愿意去考虑。

总之,回家之后我就和老李交换思想,我们需要再置办一套房产。

目前我市里有这一套房子居住,老家盖了一个小别墅,虽然在镇上也买了一处,但是门面房只能做出租使用。我觉得应该再买一处房子,面积可以小一些,将来我自己居住,不想住我可以卖掉。

趁年轻再拼搏几年,有压力才有动力。比如我十年可以拼一座房子,可是没有压力,我十年是不可能攒够一座房子的钱。

有了这样的思想,自然就想着完成这样的事。

我是一个喜欢有自我空间的人,并没有将来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打算,我喜欢清静,喜欢独来独往,这种想法虽然自私,但是也很现实。

下午开车到了新一街,我们看了样板房,感觉超好。楼下有卫生间,客厅,厨房,楼上是两个卧室。我和诗云尤其喜欢上面的卧室,一个榻榻米靠着书架,简直超燃了。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书架的人,这源于我对书的热爱。我理想中的家就是没有其他的任何多余的东西,只留一桌一椅一书架足矣。

但我们家老李是一个绝对没有安全感的人 ,他喜欢满。他总是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填充的满满当当,然后看着心安。而我则喜欢空,讨厌满眼的东西,于是我总是会不断清空。

一个热爱大草原,一个喜欢满眼亭台楼阁,我们两个人竟然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想想真是奇迹。

我们决定买两套在一起的房子,我和诗云准备抱团养老。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我们终于选定在7楼。

当然我们还是有一些理智存在,给自己留了退路和空白,我们各自交了一万元的诚意金,没有交定金,这给我们后退找了出路。

买房的时候绝对是抱着真诚的心去的。我们一路上都很兴奋,甚至想好了在同一面墙上开一扇窗,这样我可以和诗云“偷窥”对方。

很快,这样的兴奋被大妹的一番话泼了一身冷水。

大妹说想投资的想法没有错,但是房子选错了。第一房子上下两层,根本不适合养老,现在能爬上楼,将来你能爬下楼吗?第二,房子在义务教育学区,租房不好租,卖房更没人会要这么一点点的房子,等于成了死棋,无法成为资产。第三,花那么多钱在老家盖了别墅,将来不回老家住你准备留给谁?

到底大妹是生意人,头脑还是灵活,我们只考虑了眼前的苟且,却没有想到将来的诗与远方。

热情没有了意义。

结果就是放弃这个选择。

我看看老李,他点点头,觉得大妹说的很有道理;我打电话给诗云,她也点点头,觉得不可冒进。

和出发前一样,我们又一次有了共识,那就是退了诚意金,让钱回归自己的口袋。

人生苦短,少点折腾。

儿子放学回来后,我们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儿子,以后拼搏得靠你自己了,你必须为你自己的房子奋斗。”

“你们供我上完大学就行,我自己会解决一切。”

“咱儿子够优秀,不需要外在点缀。”

想想还是投资儿子教育最靠谱,无论如何都是增值。

“老李,不用吃土了!”我长长吐了一口气。

老李看看我,“以后你必须学会理财,勤俭过日子。”

“一定,一定!那咱能不能先把我看中的外套买了再开始?”

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