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职业跑者,甚至算不上运动爱好者,我只是想在开阔的操场上跑跑,只为一个理由:舒服。
操场跑上几圈,舒服,是真舒服。通体的顺畅开始只是体现在身体上,跑了一段时间,顺畅的已经不仅仅是身体了。
说灵魂很夸张,说认知却是千真万确。
能改变认知的不仅是学习和实践,还有运动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运动,但凡是一个人喜欢的,能持续下去一定是因为这项运动给人带来了积极的反馈,身体的改变或者心灵的舒畅。
行为持续总会需要一个动力。
规律的运动习惯会改善认知。我这么说也是基于自身的改变。
我知道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因为运动的原因,很多还要归功于这大半年里我读的一些书,经历的一些事。但是,最近两个月形成的跑步习惯让我开始觉得人有个爱好的幸福感。
不为什么,就只是因为喜欢。况且这个爱好不产生成本,还会带来附属的收益(放松、心情愉悦)。对这样一个习惯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我记得《习惯的力量》中提到: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习惯的力量可见一斑。
为什么优秀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优秀,颓废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很衰?如果说要总结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概念,“蝴蝶效应”一定会是其中之一。
别人觉得你特牛逼,你想想又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曾经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很久我不曾再有这样的体验,不久我希望再次拥有这样的体验。
这是运动带给我的对于习惯的认识,也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认知。
自己对生活认真,才能遇见同样认真生活的人
五十多岁倒立的大爷、每天同一时间出现在同样跑道上的一对夫妻、每天十公里的那个同龄人,这些是我在心里默默点赞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生活,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傲人的事业,但他们是认真对待运动的人,我相信他们也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以前我总是认为那些听说的人或者在屏幕上看到的人才是标杆的对象,现在我觉得身边到处都是榜样。
我的榜样无关乎成就,只在于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相较于学校里的学生,跑道上我们小区的居民更多
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跟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一样,四年出现在操场上的次数是很容易就能数完的。最近一年里, 我有很多次想到大学的自己时忍不住想用“年轻的自己”这样的词。这一定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不该是这个年纪的感叹,这种感叹的口气总是让人想到中年人的形象。说实话,我有点害怕中年人这个词,虽然我离它还很远。
我希望可以尽量延长自己与它的距离,当然不单单是在年龄上。希望自己能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不断的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体验。
好奇心、热情、丰富的体验这样的词,不曾出现在我的大学时代,那本是它最该出现的时期。但也应该庆幸它还是出现了,出现在这样一个尚不算晚的时间里。
除了上面三点,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户外的晨跑要在7:30之前结束。因为很多次我发现,春天的大风,开始于每天的7:30分。
出于好奇心,我现在要去查一查这个现象的原因。如果你好奇是不是这样,如果你的坐标是中部平原城市的郊区,欢迎你来佐证或者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