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句评语引发的一次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初遇见!
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奇奇怪怪的各种遇见,除了极少数预见性的遇见外,大多数遇见,都完全不得而知。
你能遇见什么?遇见谁?在哪里遇见?在何时遇见?遇见后会发生什么?这谜之答案,只有在遇见后才会揭晓。
就像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指快速在电脑键盘上敲击出上面这两句话时,我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的也就是这些话,毋庸置疑,这就是我此时的遇见。
此前,好友娟曾写过一篇《遇见》,她的文调笔触,写的真是细腻美妙,当时我也想如题写一篇,可是,没有感觉,一点书写的感觉都找不到。
但凡是练习书写的人都知道,一旦对某一命题没有任何感觉的话,那这书写就无从着手无处落笔,就算刻意为之勉强写出,也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文字尸体堆砌,毫无无生命活力。
我是比较在意书写灵感的,每次毫无灵感时只好悻悻作罢,不过从那时起,可能心里就埋下了必须要写一写“遇见”这个话题的种子吧。
时至如今,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书写练习之后,我愈发确定,书写的种子一旦种在了心里,终有一天是要开花结果的,如果至今还未发芽,那只能说明它的季节还未到来,或者说,它自己在等待与读者遇见的最佳时机。
我的一篇篇文字,都是从那一个个小种子里发芽开花结果而来的,都寻到了它们自己的最美遇见。
就如今日,我遇见了李娟。
实话实说,李娟是谁,我真的不知道,模糊记得写作营有群友说最喜欢李娟的文章,那就可以确定她是个作家,可那时我忙于自己手头的繁琐事务,没在意她,更没去追根究底地问问她到底是谁,家住何方,作品都有哪些,是否值得一读……
总之,我现在开始对自己要读的文字多少有些挑剔了,不像儿时读书,到手便看,管他古今中外正史野史正版盗版新书旧书,只要是有字的书,我都看,就连那些年各种功夫大师的洗脑书都被我一字不落的看了。现在因为时间关系,实在无法全身心全时间投入到纯阅读中,便开始对要入眼走心的书学会了挑挑拣拣。
毕竟,与每一个作者的遇见,与每一段故事的遇见,与每一页文字的遇见,虽说是由自己决定的,可却也似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就如遇见李娟,我前面花费如此篇幅去写与她遇见的前奏,也只是想要特别强调,一切遇见都是缘分。于我而言,这缘分的载体便是文字,虽然这次遇见是我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可谁又能说,李娟的读者中,我就不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呢?
接下来说说与李娟的遇见吧。
那日我正沉浸在失去好友的巨大悲痛中,一上午没看手机,待中午抽空打开微信时,发现写作营群主沐沐老师@了我,是报大人对我的一篇文章《周末随想》进行了点评。
这实在是整日沉没于阴霾之日的一丝光亮,让我悲痛的情绪稍稍有一点缓解,当然,仅是点评还不足以让我情绪得以抚慰,重点是,报大人的评语很给力,很温暖,让我在面对生死离别无能为力软弱不堪的那一瞬间有了继续向上的力量。
报大人评语的最后一段是如此说的:“你这篇文字,甚至能够让我想起李娟,同样写平凡生活,却能写出特别的质感来。你也有这样的潜质,加油吧。”
李娟,就这样,以这种方式让我遇见了。
我的文字,更多的是写自己的生活圈子,写日常生活里所见的平常之事、之物、之人,写自己的情绪起伏变化,总结说就是“微小”“细碎”。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书写练习持续下去,是没有多大进展的,更别谈你会在写作上有什么出息,所以,平时对亲朋好友的赞赏,我也颇有自知之明的领受着,心里却非常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我将自己的书写定位“只为初心,只为真诚,只为记录,只为原创”,如此反倒在书写上洒脱自在了许多:
不用刻意去讨好读者,不用琢磨读者对什么话题感兴趣,不用研究标题党的套路,不用费心思在社会热点上……
只写我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当然文调笔触也必是自然清新对得起自己的审美对得起读者耗费的时间。
这可好,报大人一语让我心微微一动,再动。
李娟?何许人也?文字如何?若她真是知名作家,而报大人又说我的文字有她的影子,那岂不是变相说我也有成为作家的潜质?或者说我的文字也会很有读者群……
好吧好吧,可见作为老师的影响力该有多大,仅仅只是遇见了一句对自己文章的评语,就让我又开始了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便琢磨了起来,既如此,何不看看李娟本娟呢?
于是乎,百度,微信,微信读书,各种能用的上的查询工具都上手了,不出十分钟,李娟的基本轮廓已经呈现了出来。
1979年出生于新疆,随外婆在四川小城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新疆,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
于1999年开始写作,出版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等散文集,以浑然天成的笔触书写奇美的大自然,以至真随性的言语表达纯朴的内心。
李娟笔下的一切都是清新爽朗的,仿佛是另一个为人所不知的“文字天堂”。她的创作之路是一个被人慢慢发现的过程,这一路有赞扬也有质疑,但是都改变不了她宠辱不惊的心态。
她对细小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好奇心,善于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后来这也成了她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呃呃,以上关于李娟的描述,都是摘自网络上的。
不过这句“她对细小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好奇心,善于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后来这也成了她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倒是让我颇为惊讶,这不就是我对自己的评价吗?
不对,我的自评没有最后一句,那么,我书写的初心就是“对细小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好奇心,善于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书写的要求。
与她完成了初遇,为了更好地遇见,我收藏了她的电子书,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先看看她的文章。
一次遇见,就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与写作营遇见,与报大人遇见,与自己的文字遇见,与报大人的评语遇见,与李娟遇见,与李娟的文章遇见,谁能说这些不是冥冥中注定的呢?
人生,不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遇见中走出来的么?
人生,不就是所有遇见的总和么?
很是期待,下一个让人欣喜的遇见,也许,这其中的某一次遇见,就是改变命运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