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牙牙”的毛绒玩偶,黄色,眼睛、牙齿都很大。这个玩偶自曼妞出生前就在,曼妞婴儿时也就在卧室角落里放着。
曼妞一岁多会说话时,忽然有一天,看到牙牙说很害怕。是真的害怕,能从眼睛里看到恐惧,一直哭。
我们干脆把牙牙玩偶藏起来。
后来隔几个月后,又拿出来过的她还是很害怕。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忽然这么害怕这个玩偶。
曼妞已经过三岁了,有点大孩子模样了。
前两天庞同学跟她玩,说到牙齿时,庞同学说:“我也有个大牙齿玩偶!”然后把牙牙玩偶拿了出来。他其实也是想试探,隔了这么久,曼妞还怕不怕。她已经玩过很多种毛绒玩偶了。
没想到,她刚看一眼,马上哭着跑到我怀里,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大喊:“不要不要!藏起来!”
庞同学试着拿近一点,想让她摸一摸:“这只是个玩偶,跟你其他玩偶一样的啊,摸摸看,并不吓人。”
曼妞根本不回头,使劲抱着我要离开。我知道她是真的恐惧,这种恐惧和一般程度的“害怕”有明显区别,眼睛里可以透出来。
我问曼妞:“那我们把牙牙玩偶扔掉吗?扔掉你就看不见了。你来扔还是爸爸扔?”
她想了一下,还是没有回头看,说:“爸爸扔吧。”
我不知道曼妞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恐惧,但这种恐惧我却很熟悉。我小时候也一定经历过。小时候的自己打心里害怕的东西,对大人来说根本不可怕。所以那种恐惧只能藏在心里,不敢表露。
曼妞为什么恐惧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帮助她认识、处理这种恐惧情绪。
我抱了她很久,跟她聊“恐惧”。
“曼妞是真的害怕,对不对?太害怕了。”
她轻轻点头,还含着泪。
“妈妈知道,你太害怕了。妈妈小时候也有害怕的东西,虽然现在觉得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
她很好奇,眼睛盯着我,等我说下去。
但要具体说出小时候害怕、现在觉得根本不可怕的东西,还真想不出。大概现在真的不怕那些了,只是恐惧的感觉被牢牢记住了。
想到前几天给她讲的绘本《我们的身体》,我说:“你还记得我们骨骼的图片吗?你觉得吓不吓人?”
她想了想,摇摇头。
这下我可以放心跟她说:“妈妈小时候特别害怕骨骼的照片,根本不敢看!太吓人了!长大了才不害怕。”说着,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
她被逗得哈哈笑。问我:“那你有没有把骨骼的照片扔掉?也是爸爸帮你扔的吗?”我只能跟她解释,我小时候还不认识爸爸。
谈过这个话题,她又问庞同学:“爸爸你小时候害怕什么呀?”
庞同学很耿直:“爸爸小时候没什么怕的……”看到我给他使眼色,又接着说:“哦爸爸小时候怕黑,黑黑的环境会让我很害怕。”
聊过以后,曼妞情绪好了很多。后来她也在挑战自己的恐惧,在怕与不怕的边缘逐步试探。
她找来带牙齿的玩偶,说“这个叫牙牙长颈鹿,怕不怕?这个叫牙牙招财猫,怕不怕呀?”她通过给自己熟悉的玩偶取名“牙牙”,试着体验这种有点害怕但还能接受的感觉。
我想,她应该认识了“恐惧”,也有点了解了。希望以后她再次遇到“恐惧”时,可以接受、可以与之相处,但不逃避、不否认。这样才会真正长大。
(牙牙图片如下。因家中牙牙玩偶已被扔掉,下图是从网上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