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等。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
不忘初心,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像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任职期间,一心一意为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他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让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不忘初心的典型体现。
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要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众多基层干部深入贫困地区,担当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他们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落实扶贫政策等,通过实际行动为实现脱贫目标贡献力量。比如一些干部带领村民发展电商,将当地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了农民收入,这就是担当作为的具体表现。
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清正廉洁。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只有廉洁奉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古代的包拯,以公正廉洁闻名。他在办案过程中,不畏惧权贵,不受贿赂,公正地审理案件,为百姓伸张正义。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廉洁奉公的干部,他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坚守原则,确保公共资源合理使用,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要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