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删减。
对于未来,我们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这种心态称为“约拿情结”——害怕成功的原因,恰是自己的高自尊——人们担心高处不胜寒、引发他人嫉妒、经历诸多尴尬、爬越高跌越惨、荣耀转瞬即逝,等等。
2028年的我,你好
10年太远,我可能只有给你说一些模糊的话。希望2028年的你中年老成,自信从容。
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定需要些什么。
2017年,冯唐写了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10条,以他擅长的清单体方式。自然引发热议。
我发现,很多人嘴上说得厉害,其实他们根本没看懂。
我以为,要做到“冯十条”,应该需要一些支撑,说心法也好,信念也罢,莫非冯唐认为做到“冯十条”能反哺心性?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不管是中年老成,自信从容;还是“冯十条”,内在逻辑是一样的,你要找到可靠的底层支撑。
在2018年,我想那应该是“中庸之美”,这需要你不断验证。
中庸需要你掌握动态平衡,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淡了加点盐,咸了加点水,腥膻了多放葱姜蒜;
中庸需要你保持张力,君子不器,张弛有度,引而不发,势不用尽;
中庸需要你温润如玉,真诚待人待物,始终保持微笑,以及清朗笑声;
中庸需要你不执象而求,迷信什么和迷信“不迷信什么”一样可怕;
中庸需要你积极否定自己,每一个舒适区都是危险区,只有破坏性创造才能永续经营;
最后,中庸不是60分。
60分叫平庸。
95分才能体现中庸之美。
2023年的我,你好
5年后,希望你激情如斯,至少,还在写给自己的6封信。
你大学毕业20年,可能转行6年。一个在21世纪已经活了20年的人,只换了两个工作,这是不是你的硬伤,会不会成为一种耻辱。
可以预料,在你那个年代,如今的趋势已成为事实,传统工作消亡,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但数量越来越少,只留给那些终身学习者。
由于低端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普遍替代,那么很遗憾,多数人会失业,接下来,就是贫富差距拉大。如果你一直以2017年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会幸免于难。
前几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事,20年前,你刚入职,有一个热心大哥,神情凝重、语重心长地对你说,要想混得好,第一是字写得好;第二是文章写得好。
在2018年,字写得好就能面试录用、平步青云已成古董级笑话;
到了2023年,文章写得好会不会被淘汰?
关键看怎么理解这个“好”。5年后人工智能可以写出《城堡》《罪与罚》《霍乱时期的爱情》《春江花月夜》《三体》的几率极低。但是,长期写一般的、例行性的、不追求美学的文章的人必将面临失业,当下今日头条用AI写新闻久矣,点击率毫不低于真人。
适当回过来想想,如今那些写一般文章的人是什么人呢?大多数是普通文职人员,也就是中产阶级的中下部分。所以,希望你那时要么写得牛逼(概率极低,不是看不起你,而是你何必要去一个没落领域恶性竞争),要么具备除此之外的多种能力。
能力首先要能想到。想到可能做到,想不到一定做不到。
所以,锻炼大脑永远都对,希望你2023年已经具备坚固的通识基础体系,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知识综合破解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在2023年前写完10本简史,字数不限,讲清楚就好。
2019年的我,你好
在2018年1月21日凌晨1点以前,我先问了一些朋友几个问题,回家后又好生自问,有关好多东西是否可持续。
如果可持续,那就固化吧。
愿2019年的你,坚固内心,固化习惯。
爱上困难。
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逢人便推荐《反脆弱》。可是你说你学到了什么呢?谈资吗?倒不如说是一种装饰。你要反复给自己洗脑,困难对你有多好,困难让你有多爽。
养成两个小习惯。
冥想。每天至少5分钟行不行,先重新捡起来,先动起来。
复习。孔子都懂脑科学,所以要温故而知新。在52周每周趣闻后开始一年复习周期,首先是阳志平讲的认知科学。每天至少半小时整理当日阅读笔记。
把几个小工具用起来。
卡片体。你在2017年研究过纳博科夫,他何以成为文坛一代宗师,因为他把卡片玩的溜转。兴之所至,写上几张;日积月累,任意组合;他日急需,信手拈来。每周写3张怎样?
清单体。你在2017年读过《清单革命》,也尝试过写清单,列了一堆标题,拉开架势后不久就彻底遗忘了。世界正在加速复杂,人脑需要找到外挂。不断给自己增加清单,就是把那些繁琐的、扰动的事外包出去,让自己专注于高产能高附加值的事里边。每周写一张怎样?
微博体。你很早就知道了费曼学习法,也断断续续在摸索,但你的转述常常冗长,偶尔跑题,如果每读一篇文章总能用140字转述清楚,算你厉害。每天写一条怎样?
读12本中国作者的书。
也就是一个月一本,从《枢纽》开始,我重新认识到中国有很多好的新兴学者,中国在崛起,新的解释体系正在形成,你越早知道越好。
经济学思维。
6月5日前,也就是亚当斯密诞辰前,请你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每个章节后的思考题完成80%。
选择成长股。
总有人感叹要是十几年前买了万科、格力、茅台今天如何如何,如果仅仅赌运气,你买了能十几年不动如山吗?你真的拿得住吗?能拿住的,一定是自己深入研究坚定信心的东西,有点像2017年的科大讯飞。买过科大讯飞和方大炭素,2017无悔,但方式方法并不对,前者是守株待兔等风起,后者是趋势跟随瞎掺和。请在一季度完成一篇极简如何选择成长股的文章。
做一些减法。
不管怎样,在可预见的多年时间内,科技无法让你获得减缓或延长时间的能力。谁都是365天。饼就这么大,如何分饼决定了你一年后的样子。尽管我看到你一直在效率上努力,但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一目十行只因为熟悉,拿一本《妇产科医师行医必读》你试试。眼睛接近极限了,耳朵呢?我对你能听5倍速的音频也保持怀疑。睡觉时间你也不能再压,倒逼自创一个多段睡觉法,但深度睡眠太少这件事始终感觉不托底。好了,没办法,只有减少娱乐时间,比如每次喝酒能不能不要划拳?喝完能不能不转场?
每当憧憬和计划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正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