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字课上,我改了一些写完的课堂作业本,站起身走向黑板。说:来小朋友们都抬起头看黑板,我刚才改作业发现了一个有问题的地方。我们今天学的是“金”字旁步首的字,但大家写“钅”金字旁的时,第五笔“竖提”总是出头……
老师说抬头看黑板时,小小就拿着本子走到老师旁边认真的听着。当讲到出问题的那一笔“竖提”时,小小又默默的走回座位,慢慢趴在了桌子上,接着小肩膀有了一些抖动。停了几秒我把手放在她的胳膊上轻轻摸了摸,轻问“觉得今天的字很难写,是吗?”她没有回应,我又离她近了一些继续问:“你觉得怎么写都写不好,是吗?”她还是低着头,但对我轻轻摇了摇。然后抬起头看着她的本子,我看到她的本子下面改错的地方,除了第一个字其他都又写错了。我明白了“你是觉得自己改了可是还是改错了,是吗?”她看着我眼泪汪汪的点点头,我笑着摸摸她的头,说“来,咱们看看,我发现你第一个字好像很准确”。她顺着我指的地方看了看,“而且我还发现你的‘针’字右边是对的,只有左边第五笔特别调皮总是往上钻,你想个办法让它别太高也许就可以了”。小小表情平静了一些,拿起笔又写了一个针字,写完紧跟着又写了一个针字。这时我又说“你好像搞定第五笔了,这俩个针字看起来是对的”。她没有理我,但她表情轻松了很多,自言自语“组个什么词呢?”我知道那点小忧伤已经飘走了……
还记得当我们怀里抱着小婴儿时,他们也只会一种语言“哭”。可是每一位妈妈都能读懂他们的语言,懂得他们那些小小的心思:宝贝渴了、宝贝饿了、宝贝冷了、宝贝热了、宝贝想穿干裤子、宝贝想抱……那时的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观察询问宝贝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焦虑、身体的问题,让妈妈们不再观察孩子们伤心背后的原因,期望孩子可以像个大人表达清楚,并执着的认为孩子应该知道怎么做应该做到。
可是心理学家阿德勒告诉我们:孩子们善于观察不善于诠释!所以才有了下面一些情景:
孩子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哭了起来……
孩子正在写作业,父母问他:怎么还没写完?眼泪却掉了下来……
上课她举手发言,老师请她起来,她却哭了……
运动会上摔了一跤,哭了起来……
回到家,对妈妈哭着说他总是因为同一个错误行为被老师批评~
学校回来表情不对,妈妈问老师批评了?她却哭了,问为什么?只哭……
一个孩子伤心的时候用头撞墙,拿起鞋打自己的头、用手拍脸……
我问在家有人打你吗? 答:读不好英语时、作业不会时妈妈会打我。
我问疼吗?答:疼。
我说你可以告诉妈妈你疼 他说:没用的……
那你希望妈妈怎么说? 答:说让我再读一遍试试
每一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可是“爱”也是一种能力,爸爸妈妈们你们拥有这种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