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袋,顾名思义,由帆布制成。而帆布,因其结实、耐用、防水的属性,最初是用于船帆。能经受风浪的洗礼,也能融入日常生活,“摇身一变”成为可以载物的包袋,帆布袋似乎从诞生起,就具有百搭、实用的特质。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相较于柔软的棉布,以粗麻为原料的帆布袋多了些田间山野的气息。文艺少女喜欢它,及地的棉麻长裙,白色的帆布鞋,再加上一只帆布袋,就是自带日式滤镜的美好画面。追逐时尚的青年也喜欢它,印着标语的帆布袋,是态度与个性的宣言。我非文艺少女也非时尚青年,但也很喜欢帆布袋,大抵是因为着迷帆布厚实、粗粝的质感与硬朗的气质。肩挎或手提,袋里放着时常翻阅的书,简洁实用的本子,两三支好看的笔。一只结实、轻便的帆布袋,装的下柴米油盐,也装的下文艺理想。
我收藏了大大小小十几只帆布袋,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看到合眼缘的帆布袋,总是忍不住买下。这些帆布袋,有的来自于旅途,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有的来自于手工艺者齐聚的好玩的市集;有的来自于一次印象深刻的展览……我们珍爱某件物品,不仅仅是喜欢物品本身,而是看重物品承载的故事与回忆。我想写下每一只帆布袋背后的故事。
蓝色的鸡蛋花藤蔓交缠,托举出一颗硕大的心,红彤彤的,似能跳动。这只艳丽的帆布袋,来自巴厘岛的传统乌布市集。那是抵达巴厘岛的第四天,看完了海神庙,已是正午时分,热带的太阳明晃晃的,碧蓝的海水也明晃晃的,混杂着鼎沸的街市人声,人不禁有些疲乏晕眩。
传统乌布市集是巴厘岛著名的手工艺品市场,而我对手作的物品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喜爱,即使很疲惫,也执意要去乌布市场。
一路颠簸,狭窄的道路两旁,一时是绿茵茵的梯田,一时是鳞次栉比的小商铺,不断变换的街景让人欣喜,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也没那么枯燥了。
来到乌布市集,大门是巴厘岛常见的“阴阳门”式样,两扇犹如“双生”的精雕石门被劈开一道巨大的裂缝,在当地传说中,邪灵通过“阴阳门”会被夹住。因此我们顺利地进入了大门,一尊象头神像端坐眼前,佛前堆满了供品——印度教的供品在我看来有一种浪漫的诗意,以鲜花侍神,洁净雅致。
乌布市集初看并不惊艳,像国内七八十年代那种有些破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流连其间,你会不自觉的被它的色彩吸引。鲜艳的木雕、木版画、纱笼布、捕梦网、椰壳做的卡巴林,并不精致甚至是有些粗糙的手工艺品,孩童般笨拙的笔触勾勒出一片斑斓色彩,像是烈日下那些张扬的花朵,彰显着艺术或是生命最原始的勃勃生机。
那只帆布袋就这样轻易的吸引了我。
它挂在店铺门口,远远的我就看到了它。
红与蓝,两种饱和度极高的色彩在热带的阳光下互相辉映。蓝是蓝梦岛一汪湛蓝的海水,红是阿贡火山一簇喷薄的岩浆。
“我想买下它。”我径直走向这只让我“一见钟情”的帆布袋。
“50000卢比。”老板是位当地女性,肤色略黑,上身穿着件清爽的白T恤,下身围着紫色的纱笼布,非常热情地从店铺后迎了过来。
我迅速在心里算了下汇率,折合人民币25元,价格不贵,但早已听闻乌布市场普遍价格虚高,不砍价就只能被人“砍”。更有攻略直言,一上来就要不由分说先砍掉一半,才是逛乌布市集的常规操作。
我故作镇定,试探地说出了便宜一半的价格:“20000卢比。”
老板未曾想到眼前这位女子竟是“饱读”攻略之士,先是吃惊地瞪圆了眼,随即夸张地一阵猛摆手,伴随着一连串“No,No,No……”
我锲而不舍,想尽各种奇怪的砍价理由,老板也锲而不舍地、坚定地否定我的理由。砍价进入了拉锯阶段。
我在中文语境下,对与人“杀价”一事,通常表现得异常羞涩,基本上与对方理论两三句就缴械投降、败下阵来。未曾想切换成英文语境,之前的薄脸皮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连平常不怎么练习、已经严重退化的英文都变得流利起来。
在我再次表达了对帆布袋的喜爱,如果价格降到20000卢比,我就一定会买下它的意愿后。老板大概已经到了词穷的地步,突然另辟蹊径叫我“beauty。”
我诧异中国“逢女性,呼美女”的文化竟传到了遥远的印度洋岛屿,顿时倍感亲切,礼尚往来地回敬了她一句:“You are so beautiful。”
我们“beauty”来“beauty”去,引得旁边商铺的人纷纷探出脑袋,大概是想看看到底是两个怎样的“绝世美女”。
眼见“beauty”攻势不管用,我只好使出了作为顾客最后的“杀手锏”——毫不留恋,转身就走。
怎么会不留恋呢?那可是牢牢抓住我眼球的帆布袋啊。
果不其然,老板一声焦急的“wait”,我就迅速刹住脚步,麻溜地转过身来。
最后,我以20000卢比(折合人民币10元)、便宜一半的价格心满意足地买下了它。这是我在乌布市场“价格战”上的首场胜利,之后信心大增,大“杀”四方,开启了国外游客疯狂采购的模式。
现在,这只帆布袋就挂在我的房间里,蓝色的藤蔓缠绕,火红的心似能跳动。
看着它,我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个海水湛蓝如梦、鸡蛋花飘香的国度,会想起那场酣畅淋漓的“杀价”。它是我的战利品,也是记忆的储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