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9)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歙,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子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注释】(1)辟:同“譬”。(2)迩:近。(3)卑:低处。(4)“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xi),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nu),通“孥”,子孙。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读解】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
《中庸》(10)
鬼神之说,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神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不可矧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注释】(1)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2)“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Shen),况且。射(yi),厌,指厌怠不敬。(3)掩:掩盖。
【译文】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读解】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中庸》(11)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得,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1)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飨(xiang):一种祭祀形式,祭先王。之,代词,指舜。(2)材,资质,本性。(3)笃:厚,这里指厚待。(4)培:培育。(5)覆:倾覆,摧败。(6)“嘉乐君子……”:引自《诗经·大雅·假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假”通”嘉”,意为美善。宪宪,《诗经》作“显显”,显明兴盛的样子。令,美好。申,重申。
【译文】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读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时,名誉、地位、财富都已不在话下,应有的都会有。就像前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里的主人公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由此看来,儒学并不是绝对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换言之,儒学所强调的,是从内功练起,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中庸》(12):周朝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子曰:无忧乎,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瓒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殷,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葆祭祀不断。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有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实行到诸候、大夫、以及士和庶人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的,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来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的,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年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