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敏感期
孩子有不喜欢分享自己玩具的现象,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我们该怎么做,来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呢?
从2岁开始,甚至不到2岁的时候:
自我意识敏感期,也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会通过占有属于自己的物品来区分自己和其他人,当物品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候,才能感受我的意思,也就会出现不分享、占有的现象。
孩子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些自我意识表现的情况,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等,开始责骂、批评孩子。很多时候,家长都在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教育着我们自己的孩子。
如果在这个时期,家长强迫孩子去分享,孩子去会失去配得感和建立自我的一个概念。
自我敏感期的孩子会通过占有、不分享,来感受拥有的感觉,如果儿童没有这样的投入,没有这样的占有,就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最后也无法走出自我。
当儿童满足于自己拥有的感觉后,就会顺利的度过到分享的阶段,开启了人际交往的新模式。所以在儿童自我敏感期的时候,家长要将决定权交给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或者是食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这次不愿意分享没关系,希望你下次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分享的行为让他们很尴尬。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呵斥孩子太自私,强迫孩子必须要分享。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还会使孩子丧失自我。所以要积极引导孩子,切勿用小气鬼、抠门、自私等等这些消极的语言去伤害孩子。
可以通过分享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表扬一些乐于分享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说:“今天妙妙把她的玩具分享了给你,妙妙分享的行为真棒呀!”千万不要说:“你看人家妙妙都有分享,你都不知道分享,你要向人家学习,知道吗?”单纯的表扬就好了,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做比较。
家长做好分享的榜样。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分享的行为,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同身受,还能让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爱上分享。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会非常的坚持自我。这也表明他们的意志在形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我意识敏感期里的这种激情和投入,幼儿才能塑造出自己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特性和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