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徐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的浪潮下,中国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偏偏她成为了一名史学家,续写《汉书》,功成名就。她就是班昭。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
名垂千史的她。在晚年时却书写下了毁誉参半的《女诫》
年过半百却疾病缠身的班昭,人生的种种经历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感悟,她编撰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专著——《女诫》。
《女诫》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叔妹。
后世不少人认为,《夫妇》篇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用现代语释意,男人如果不征服女人,那就没有面子;而女人如果不接受男人的征服,那就是大逆不道。
《妇行》篇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 用现代语释意,就是女人不要在男人面前逞强好胜,普遍认为这句话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根据。
《专心》篇里最核心的一句是“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用现代语释意,男人如果死了老婆,可以光明正大地再娶;而女人如果死了丈夫,就必须终生守寡,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北宋理学家程颐“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句话就是从班昭这里引申而来的。
班昭在《女诫》序言中说明写此书的目的,是担心待字闺中的女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不懂得妇德礼仪,出嫁后会辱没宗族,丢夫家的脸。
据史载,《女诫》成书后,一时洛阳纸贵,京城世家争相传抄,把其作为家庭女子教育的范本。
作为女性教育教材鼻祖的《女诫》,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按后世历代人的话说,充斥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
《女诫》书写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女子,班昭曾不止一次的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
《女诫》的出书本是正面的它是第一本女性教育的专著,可惜的是它也深深的带有时代的烙印。成后世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