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学生们又被留下了。拿着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站在老师门前。多熟悉的场景呀!几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也是这样。但今天,老师看起来并不高兴。因为检查内容是一周前布置的,平时不来检查,非要等到紧迫时,才一窝蜂地拥在老师门前。“要说不是商量好的,鬼才信!”我说,“这就放学了,你一个个查,要到几时!不如抓阄,抽几人,这几人若记下来,就都放学。”我胡乱地建议道。“有道理,就这么办?”
……
晚饭后,见到同事。我问道:“检查况如何?”“现在孩子怎么都这样?”同事愤愤不平地说:“下周就考试了,上周布置让他们检查的内容,一星期了都没来,要不是今天把他们留下,估计还不会来。”
“两个办法。”我答道:“第一个“什一法”。在《斯巴达克斯》一书中有所记述。罗马统帅克拉苏在围剿斯巴达克起义时,打了败仗。克拉苏从打败仗的队伍中,采用抓阄的方式,每十人抽取一人处死,此激励其它人奋勇作战。被处死的人中当然有冤死的,但这更使怯战之人感受到羞耻,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结果当然是克拉苏胜了。第二个办法“连座法”。这个在《商君书》中有记载。简单地说就是,一人犯法,株连九族。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受连,互相监督。你要选哪个?”
“我哪个都不选,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朋友笑着说。是呀,学生又不是军人,老师也不以前的皇帝,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复杂。面对考前的怪相,只有耐下心来,抽丝剥茧地探寻事件起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