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时,我少有明确的好恶,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境遇导致其做出一些不被理解的行为。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说: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但在看小说时,我习惯性的要对书中角色做出一些自己的评价。因为这有利于我彻头彻尾的把一个角色想清楚。写一篇小说,作者总该是寄托了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能对文字以外的东西能有个一知半解的领会,也算是读出了一些真意。
在看过四个小时的电影后,我仍保留着刚读完书时对斯嘉丽那种复杂的感情,不仅很难用好坏来对其下一个评语,即使是对其行为也很难用赞同与不赞同来言说。这部小说无疑没法让人体会到在金庸小说中才能体会到的全善或者全恶的酣畅淋漓,但却又多了一些耐人寻味。以斯嘉丽决心为保住庄园而战为分隔(电影中也是如此划分的),前半部的斯嘉丽让我又爱又恨且爱的成分偏多,她的缺点完全可以用人无完人或是女人心海底针来弱化。我也极其的愿意把这些瑕疵当作优点来接受。她执着的爱着优雅骑士阿希礼,在得知阿希礼要与枚兰妮结婚时,她仍心存幻想的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她不惜放下自己高傲的身段,直白的袒露那颗潜藏的少女心,在被拒绝后仍不改初心。以至于战争爆发后,她不顾一切的信守对阿希礼的承诺保护着枚兰妮。她有太多理由可以一走了之,尽管她心里恨透了枚兰妮,但是她没走。她不顾一切的守护着诺言,守护着她对阿希礼的爱。
当她历尽万苦回到塔拉庄园时,她的母亲已死于疾病,她的父亲也疯于战乱,往日的一切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她失去了任何的依靠,她只能依靠自己。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剧变下,她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惊人勇气,这与她的两个妹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故事到此处时,斯嘉丽无论是外在的美貌还是内在的坚韧都让人折服。她根本来不及悲伤,就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她决心保住她植根于上的红土地。但从此刻起,她的人生却走向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单行道。在欺骗瑞德不成后,又是夺妹妹所爱利用老实的弗兰克保住庄园,在弗兰克因其而死后又迅速的投入了瑞德的怀抱。她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有逼不得已才能为其开脱。当她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往日的富丽堂皇又回到了身边,生存已无忧,虚荣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作者没有给她暮然回首的机会就已经让现实夺走了她的一切,她终于明白他对阿希礼的爱不过如海市蜃楼般美妙却虚幻;她对瑞德回心转意,瑞德却义无反顾的离她而去;不顾万人反对、永远站在她身边的枚兰妮也离开了人世。她还剩下什么?还剩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勇气吗?或者说,她其实已是一无所有。
很难说作者是在颂扬勇气和决心还是贬斥手段和目的。但这就是我看到的斯嘉丽,绚烂、夺目、轰轰烈烈却归于枯萎。
再来说说枚兰妮,我认为书中的一句话最足以形容她,她是亚特兰大一切正气的灵魂和核心。
很多人爱斯佳丽,因为她的鲜活,因为其形象的丰满、真实,她有爱有恨,有善有恶。与之相比枚兰妮显得过于超脱而不够真实。而当我在看完全书后,不得不永久的认为她所代表的那种精神并未如那个文明般随风而逝。她看似柔弱却异常坚强,她的坚强丝毫不亚于斯嘉丽。她温婉、平素,虽没有斯嘉丽那般艳压群芳却每每总是能给人们以对待生活的平和。她深爱且深信着丈夫,感激且真挚的对待斯佳丽。在其弥留之际,她让斯佳丽最先来到了身边。在这一幕出现之前,我始终在想,枚兰妮会不会戳穿谎言,居高临下的说出,她其实早知道斯佳丽和阿希礼的暧昧而不愿揭穿,倘若这样似乎更合情理。可她只是淡淡的将儿子与丈夫托付给斯佳丽,只是关切的希望斯佳丽不要辜负了瑞德对她的爱。她真的不知道斯嘉丽和阿希礼的关系吗?她真的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吗?这个问题已经不会有答案了,但是我愿意相信她从来没有怀疑过而不是她早知道一切却装作不知道,尽管这两种情况的表露都是一样的。
在漫漫的黑夜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守护着最后的一点微光。这是那个随风而逝的文明留给人们的遗产。从那里走来的人,没有理由把它抛之脑后。如果连这最后的信念也丢弃了,才是这片骑士与棉花园之地最大的悲哀。
在《乱世佳人》问世后,不断的有读者希望作者能够再续前缘,让读者知道以后的斯佳丽又会怎样。但米切尔断然拒绝了续写小说,她把那个随风而逝的文明永远的尘封在其一生唯一的作品之中。我始终认为即使是从小说之本身还是现实的角度进行考量,我想那个乱世佳人都应该指的是枚兰妮。随着战后南方秩序的重建,美国人不断反省着这场战争的合理性,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与之南方的经济秩序的破坏,更需要弥合的是战争对人们道德的践踏和社会伦理的破坏。万幸的是,这些岌岌可危的高贵品行被枚兰妮这样的人坚守下来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被人们所重拾。
电影开始时有段略显悲观的话:这是一片骑士和棉花园之地,它的名字叫古老的南方。在这片世外桃源,英勇的行为荡然无存。骑士和淑女不复存在,主人和奴仆消逝无踪。唯有在书中可追溯的情景却不能重温此梦,一个随风而逝的文明。
但我想读过此书的人,不仅能够追溯情景也能够重温此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