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借我钱家里出了点事,我心想他工作在一线城市,我在三四线小城市,收入是我的三四倍,怎么会借我钱呢?原来他从开始工作,手里有钱花钱就大手大脚的,说是弥补这些年委屈的自己,所以这些年下来他可以说是没有存款!而我呢,一直奉行存钱就是王道的理念,不管挣多少我都会存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工作这几年,我手里的存款不少,他一说话我立马给他转过去缓解他的燃眉之急。
那么存钱有什么意义呢?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我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月收入一万以上,父母留在老家有着自己的工作。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由于每个月都有收入,所以我的生活目标是今日有酒今日醉,钱花了再赚。
下班后经常和同事约饭约酒吧,偶尔还出去旅游,生活过的也可以说是很潇洒。虽说工作两三年了,但是存款就两三万。
这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因为都是我主动联系父母,他们怕耽误我工作,从来不主动找我。
电话中母亲让我回一趟家,说是父亲生病了。我立马从酒吧出来买飞机票赶去父亲生病住院的医院,到了医院看见哭肿眼的母亲,和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上前抱住母亲,安慰她:放心吧,有我呢,但是说这话心里也没有多大的底气,毕竟住院得花很多钱。
医生和我交代病情,说手术费用大概十几万,让我准备一下。
我蹲在医院走廊里,耳边回想着十几万。我看着手机银行里显示的两万余额,使劲挠了挠头,想着借借同事钱吧。
给同事打电话借钱,他说他只有一万,先借给我应急。因为我俩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也没什么存款。我和他说,经过我父亲这事,咱们以后约点不花钱的活动,开始存钱吧。
我们在小时候,父母给我们最好的生活。等我们长大,他们生病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没钱只能到处求人借钱,要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母生病受罪。
所以存钱不仅是为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为我们的父母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疫情期间,有存款和负债的两种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看到一句话说:年前挣钱使劲花钱没了,年后想挣不开工还是没钱。这是形容2020年前半年的生活再合适不过了!
疫情在家,过年那会在家刷抖音,经常刷到"出去旅游了"这样的视频。影响最深的,是一家有五层楼,生活分区明确,电影院,KTV,最过分的还有篮球场。而我只能窝在三四十平的出租屋里,担心着什么时候能工作,下个月的房租怎么办?
身边的人大多数还是普通人,和我有一样的困扰。
我发小和我抱怨:这个年太不好过了,眼看着老二要出生了,想着过年不回家让老公在这趁着过年多开几次滴滴,多拉几次客人,增加点收入呢?
结果没想到疫情的到来,打破生活的平静。每天开车出去费油钱,不出去更是一点收入也没有,然而大家都在家窝着不出门,街上也没啥人,几乎每天也是不挣钱。
老大和他们两口子的保险也快到期,下个月的房租也快到期,每天一睁眼都有三张嘴等着喂。每次出门让老公买菜,嘱咐他别买很贵的,买了肉舍不得大人吃,让孩子吃,生活太苦了。
当时我提议她别辞职,请个保姆看孩子,这样你还能剩下点钱。她舍不得出钱请自己辞职,如果他们有存款也不会这么焦虑。
知乎上有个帖子:你为了存钱做过哪些丧心病狂的事情呢?
一个网友的回答让我佩服:她大学毕业两年半,没有依靠家里已经在省会城市买了车和房。
她回忆这两三年,大三的时候为了大四实习以及毕业出校门准备资金,每天只花三块钱,三块钱买早饭,午饭在兼职的地方吃,晚上不吃或者兼职的地方吃。
平时几乎不花钱,买衣服买鞋子不存在的,连朋友同学喊聚餐也基本拒绝,每天早出晚归,除了上课就是做兼职,寒暑假从来不会窝在家里打游戏睡懒觉,不是在兼职的地方就是在兼职的路上。
说实话,我很佩服能存住钱的人,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律性。他们为了存钱,能克制住炸鸡奶茶的诱惑,仍然为了心中那个目标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存下钱呢?
一,不要看到促销打折的东西就买,买之前想想需要吗,买了我会用吗,放在家里会闲置吗?三思之后还是想买那就买,否则立马掉头就走。
二,双十一购物剁手,你可以提前放购物车,时不时的看看,也许哪天你就不喜欢了,不冲动消费!
三,别人说这个东西没几块钱,挺便宜的,你买了,下次又说没多少钱。你要知道这次没几块下次没几块,这几次加起来钱就多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懂吧。
四,形成记账的习惯,每天看看自己的支出有哪些是不必要,下次坚决不买。睡觉之前回想今天花了多少钱,今天没花钱意思就是你存下了,那就高兴的入睡吧。
存钱没有时间早晚,从现在开始存钱你就会掌握自己未来的人生,存钱是你一生的必修课,从现在开始学习起来吧。